2003年以后,广州房地产市场风云再起,房价从2003年的每平方米3888元大幅上升,2007年2月商品住宅均价已经达到了每平方米7729元,上涨了近一倍。为此,日前广州市出台了七大措施抑制广州房价的过快增长,广州房价走向何方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政府:加大土地供应
近日,广州市政府审议并原则同意了由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市建委和市规划局联合制定的《广州市关于加快住房和土地供应,加强住房管理,稳定住房价格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七大措施抑制广州房价的过快增长。
从《意见》内容来看,政府的思路就是通过增加、加快住房和土地供应,从而调控住房价格。具体来讲,通过努力增加住房供给、增加住宅建设用地储备和供给、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破房改造、加强市场调控和管理、简化审批流程等七大措施来调控房价。同时,广州市今年包括廉租房、新社区在内的政府保障型住房开工建筑面积达194.1万平方米,将提供住房2.35万套。
面对广州是否具有足够土地的质疑,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则表示,广州有相当大的供地潜力。虽然市区的土地储备越来越少,但广州仍然有许多可集中供地的区域。
专家:关键是落实
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表示,其实,这七条措施大部分早已存在,关键还是政府落实的力度。如果这些力度能够落到实处,房价就可以控制,因为以前每年广州一手房成交的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万平方米,而2007年住宅供应总量达到建筑面积1250万平方米,而且这七项措施也给了市民一个房价会降的预期。当经过一段时间,楼市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广州房价肯定可以得到控制。
但广东中原地产副总经理黄韬则担心市场能否消化每年供应的5平方公里住宅用地,如何落实如此庞大的供地计划仍然是个未知数,而且这些新增用地在城市偏远地带,开发商未必感兴趣,增加这些土地供给未必有效。
地产商:房价由市场来决定
一位在南方某大型房地产企业工作的龚先生表示,房价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以前,房价低那是因为房子多,但近期房价越卖越高,无非就是因为供应少了,只要供求合适,房地产行业就会稳定发展,价格也会趋于合理。
他还表示,政府的这些措施对中、低价位的楼盘打击力度很大。如果政府大量地增加福利性住房,必然会造成大量买家转移到福利性住房的市场上,减少市场需求,降低了商品房的利润,从而打击地产商建造中低价位楼盘的积极性。此外,由于福利性住房的利润较低,一些房地产商未必会积极地参与建设经济适用房,而是转向开发利润较高的豪宅。
(记者陈先锋)新华社广州3月30日专电
链接
广州抓住楼市问题本质
《上海证券报》3月30日刊载王平撰写的评论,内容如下:广州市市长日前表示,住房问题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他表示,广州市将采取综合调控措施,坚决抑制住房价格过快增长。
但是,近期不断有人对广州支持单位自建经济适用房的做法表示非议,尤其是包括开发商在内的各种既得利益集团,它们担心自己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广州就此再次明确表态:“控制房价,我的底气是很足的。你以为说说而已?我决心很大!”
广州真正抓住了住房问题的实质,它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生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中央连续两次调控房价,也是基于对住房民生问题和政治问题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住房问题的本质,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路径。
目前,房市调控最重要的问题是住房供应渠道单一所形成的开发商垄断,这种行业性垄断排挤市场竞争,导致房价持续上涨。有经济学家想当然地认为房价是由市场决定的,质疑中央出台的调控政策。这实际上是无视社会现实的一种错误判断。
由于开发商在住房供应和土地的取得(即使个人合作建房现在也要通过开发商拿地)方面占据垄断地位,市场竞争被压抑,导致房价非理性上涨。倘若听任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买不起住房的人越来越多,政府所面临的民生压力将越来越大。我们绝不能为了少数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付出损害社会和谐的代价。
诚如曾参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制定的专家学者所言:单位自建房是我国政策一直允许的,从来没有禁止过。当初政策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形成包括个人或单位集资建房、个人或单位合作建房、政府主导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开发商建造商品房等等在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租售并举的住房供应模式,既体现出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责,又能激活竞争。
改革者总要面临各种压力,面对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广州应该坚定地走下去,把住房民生问题解决好。这不仅是广州市民之福,也将为我国下一步房市调控提供一个重要参考。
新华社信息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