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中低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三房”工程建设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委员们涉及“三房”问题的提案有9件。昨天,市政协召开委员约谈会,专门邀请16名委员与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和市建委、市房产局负责人面对面进行交流,热议“三房”安居工程。
经适房每年缺口45万平方米
“我做过一个统计,1978年至2006年,南京GDP增长86倍,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仅36倍,要解决‘三房’问题,首先要解决老百姓腰包不鼓、收入低于经济增长问题。同时,政府还要加大‘三房’投入力度。”约谈会刚一开始,市政协委员、市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唐启国第一个发言。接过唐启国的话,市房产管理局局长陆春林给委员们算了一本“三房”账:截至目前,全市共规划集中建设中低价商品房已竣工并交付使用44万平方米,有近5000户被拆迁困难群众入住。规划经济适用住房项目35个,已建成16个,竣工总量469万平方米、52354套,累计投资总额75亿元,在建、待建458万平方米、62324套。截至目前,全市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累计投入1.44亿元,享受廉租住房的家庭9800户。“主要是历史欠账多,经适房每年缺口45万平方米。”陆春林说,我市4年来经适房年竣工量平均为115万平方米,而每年拆迁需求量为2万套(含廉租房)、160万平方米,尚有2.2万户需要安置。
“三房”选址远离市区带来一些问题
“高收入者出城意味着生活质量提高,但中低收入者出城,生活质量必然下降。”市政协委员、南京新城商业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献国认为,低收入者住得远必然带来上班交通、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诸多问题。市建委副主任王薇表示,“三房”建设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建设用地选址难。像百水家园、双和园、幕府佳园、汇泽水苑、悦民水岸等中低价商品房,近的在栖霞、河西、雨花台、下关,远的到了六合。经适房分布情况也如此,全市35个经适房项目几乎都在绕城公路周边,远离城区原因是“三房”建设用地大,动辄10—30万平方米,主城区无法提供这样的用地。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市委副秘书长章建宁说,配套设施不完善是当前“三房”普遍存在问题。陆春林说,政府已经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在今年的“三房”建设中加大配套设施的规划、投入和建设力度。
“居者有其屋”不等于“人人要买房”
市政协委员、南京水科院仪器及机电控制研究室主任骆少泽教授认为,“三房”建设概括起来讲就是“补砖头或补人头。”前者给安置房,后者给拆迁补偿费,不如换一个思路,“居者有其屋”不等于“人人要买房”,对买不起房的困难群体,政府不如租房给他们住。“参照国际经验,应该提倡混合居住。”市政协委员、市规划设计师副院长程大林认为,目前,国际上成功经验是混合居住,所有商品房开发过程中,每家楼盘按一定比例配建“三房”,由政府购买提供给低收入群体,既解决“三房”来源,又解决低收入者远离城区生活、生计不便问题。王薇接过话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将把这一建议带回去做进一步研究。约谈会从8:30一直持续到中午12时,委员与政府官员互动交流气氛热烈。汪正生在约谈会结束时说,约谈会是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履行职能的一种新尝试,可以让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听取委员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要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把“三房”建设纳入整个住房建设中,放在重要位置;要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南京实际的“三房”建设体系,区别情况,分类解决;要加强管理,规范操作,杜塞漏洞;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三房”工作水平,让更多群众安居乐业。通讯员 沈量 南京日报记者 吕宁丰 实习生 周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