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重建的江神庙遗迹一直保留到上世纪90年代。(资料图片)
石碑上的碑文。林俊摄
本报讯(记者林俊)日前,橘子洲建设工地上先后发现了三块古代石碑,昨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现场鉴定后确认,这几块石碑为江神庙留下的遗迹,初步推断年代为清嘉庆年间。考古专家、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宋少华表示,由于橘子洲一直以来并不是我市考古工作的重点区域,因此之前还未发现过更早年代的文物。而根据记载,江神庙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如果能根据这些石碑提供的线索,进一步发掘出年代更早的遗迹,对我们了解橘子洲早期的人文历史意义重大。
”宋少华说。
目前发现的石碑共有三块,两块已经保存在橘子洲建设指挥部的库房里,另一块则保存在一名最早发现石碑的市民手中,“我们已经和这位市民取得了联系,石碑很快将运到指挥部。”橘子洲开放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郑伟昨日说。两块石碑大的宽约1.5米,长约3至4米,小的长度相仿,宽约为大碑的一半,石质呈青色,厚数十厘米不等。碑文可依稀辨认出“江神庙”、“自乾隆辛丑壬寅间抚楚使者大学士刘文清公重修而后,迄今垂四十年……”、“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等字样。另一句“匠作庙,重三殿,门其前作楼,级两层……”则生动地描绘了江神庙的外形和规模。
石碑出土现场位于湘江一桥北引桥附近的一处土堆,考古工作者在石碑出土的土坑中,发现了大量青砖地基和麻石底座,推测为江神庙遗迹,初步勘察规模相当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称,虽然文物年代并不久远,但其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今人了解江神庙的渊源,并为研究橘子洲古代的人文历史提供实物佐证。
昨日,文史专家、市委宣传部研究员陈先枢告诉记者,江神庙即建于六朝梁时的水陆寺,原是一座佛教寺庙。清雍正八年,雍正皇帝命江南各省“祭祀江神,以利舟楫”,于是由湖南布政使赵城主持,将水陆寺改为江神庙。其后两百余年,橘子洲上的居民和过往船民、渔民常会去庙里烧香祈求平安。一直到清末,江神庙都非常热闹,庙前还有一个大戏楼,很多文人都喜欢相约到江神庙听戏。20世纪初,江神庙被毁,民国时又重建,庙舍一直保留到上世纪90年代。因此,只要是橘子洲上了年纪的居民,都对江神庙有点印象。橘子洲建设规划中提到要再度重建江神庙,郑伟表示,“我们希望这三块碑能够立在庙前或者陈列起来,这是历史的见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也正在与橘子洲开放建设指挥部协商保护石碑的具体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