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丽普 实习生魏晓彩
3月29日下午,石家庄人民广场中央草坪的围栏上,铺满了一页页纸张,一群老人蹲下来盯着纸张仔细地寻找着,还不时地作着记录。吸引这些老人的是正在这里为大龄青年举办的一场免费“相亲会”。
据活动组织者李春兰说,自去年10月18日以来,每周四下午她们都会在这里举办“相亲会”,“但参加者主要是未婚青年男女的家长。”即便这样,也已经有好几十名大龄青年,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生活的“另一半。”
记者在现场看到,“相亲会”挂出的纸片上的信息主要有大龄青年的性别、出生日期、身高、工作单位、择偶条件、父母的联系电话等。李春兰解释说,由于活动是自发的、全程免费的,她没有精力去核实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希望大家慎重选择!”
虽然大龄女士是主角,但是到现场来的却不多。“相亲会”现场,大部分是上了年岁的老人替儿女来“相亲”,父母将挑选的信息传递给儿女,再促成他们见面、发展。
“我儿子工作忙,没时间找朋友,到婚介所我不放心,骗子太多,听说有这么一个活动,就来看看。”退休的张先生对现场的情况十分满意。
“这里不收任何费用,注意看好对方的条件,要为对方保密。”说话干脆利落的李春兰边忙着提醒家长们,边和记者拉家常。她说,她今年50岁,退休前是企业的采购员。“退休后,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小,发现很多家长都在为大龄子女的婚事操心,便萌发了组织一个‘相亲会’的想法,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给未婚的大龄青年提供更多的机会。”李春兰将这个想法介绍给周围的同事、朋友后,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郝淑敏等几位热心人先后参与其中。
经过筹备、选址、登记信息后,2006年10月18日下午2时,“相亲会”终于在省会人民广场正式面世了。此后每周四的下午,“相亲会”都会如期举行。为了方便大家,李春兰自己出资购买了纸张,并亲自为报名者填写信息,再分门别类地贴好,以便大家选择。
对第一次“相亲会”的情景,李春兰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只有二三十人参加,场面冷清。到去年11月中旬后,参与的人逐步增多,经常达到二三百人。
李春兰说,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名大龄未婚青年登记基本信息,其中女士是男士的3倍。登记信息的女士绝大多数学历高、工作好,如大学教师、医生、机关职员等;而男士的基本条件就显得弱一些,自身条件和工作没有女士好。
针对此现象,李春兰告诫大龄未婚女士,在择偶过程中,不要给对方限定太多的条件。她还提醒家长们,婚姻大事不能单纯地靠父母,要让子女们去见面、交流。
有家长指出,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正在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热心大妈组织的免费“相亲会”的出现和盛行,说明年轻人自然结识婚恋对象途径的缺乏,也说明人们对一些婚介组织的不信任。家长们也呼吁,要解决更多的大龄青年的婚姻大事,仅靠几位热心大妈组织不收任何费用、也没有任何章程的“相亲会”是不够的,希望有关部门出面,对免费“相亲会”进行扶持和引导,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