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一项能够大幅度提升我军战时油料保障力的新成果——野战软质输油管线系统,在总后油料研究所研制成功。这项经科研人员数年攻关取得的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它标志着又一项填补我军油料装备空白的成果诞生了!
1油料,被称为战争的血液。
“履带式两栖装甲加油车”的外观看上去有点怪异,但在近年来我军的各类演练中,却颇为引人注目——机动性、越野性、防护性俱佳,既可实施大纵深前沿阵地的油料补给,也能配合两栖装备涉水实施油料伴随保障。一位将军发出赞叹:“配上这样的加油车,我们的装甲部队如虎添翼!”
“加油车”如同一个缩影,显现的是油料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瞄准军事高科技前沿保障打赢的昂扬斗志和坚实脚印。
瞄准前沿,油料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某型钢质野战输油管线系统为例,这项课题涉及机械、冶金、化工、电子、车辆等专业,包括多个子项目,专业门类庞杂。课题攻关人员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注重从子项目上逐一突破,成功地研制出高强度、超薄壁、特轻型槽头钢管。这种钢管耐压力高于国外同类装备水平,综合性能优越,填补了我军大口径野战输油管线的空白,为我军实施战时油料保障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手段,并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紧紧盯住现代战争对特种油品的新需求,油料研究所还实现了多种油品的历史性突破。其中军用某型合成制动液,具有优良的高温抗气阻、低温易流动、低吸水性、润滑性等性能;全寿命发动机冷却液等系列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军内外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多用途润滑油可在零下20多摄氏度气温下的柴油车、汽油车和坦克上长期使用,紧急情况下可代替普通齿轮油和液压油,一油多用代替了过去十几种油品。
2油料研究所党委“一班人”有这样一个共识:科技成果是人才的物化形式,必须形成和保持人才发展、创新的旺盛生命力,形成和保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会有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认识,所里制定并实施了“人才引进高起点、知识更新高速度、奖励实施高额度”的人才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
近年来,油料研究所先后推荐近20名干部出国留学、赴外考察,先后有100多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仅去年以来就选送10多名专业技术干部进入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大学深造,与国内外50多个学术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并与后勤指挥学院联合举办了“军队油料勤务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目前,该所已建立起以研究生为主体的科研骨干队伍,其中有4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所属研究室主任的平均年龄不到40岁。
3打破科室界限、鼓励强强联合,大胆改革科研管理模式,成为近年来油料研究所科研工作令人瞩目的“亮点”。油料研究所政委蔡民基说:“要研制一流的油料装备,仅靠某一人、某一研究室单打独斗是难以奏效的。而实行攻难题相互合作、新信息相互分享、好方法相互借鉴、有风险共同承担的科研模式,则会推动科研工作走上‘快车道’。”
“汽车油罐车野战发油装置”是由油料研究所油料装备研究室主要负责研制的重点攻关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油料研究所党委不仅在全所范围内进行人员组合,还指导该研究室在方案论证阶段,成立了由军兵种和基层部队代表等多单位、多学科人员组成的论证组;在设计阶段,反复组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和建议,及时补充完善;在试制阶段,深入试制工厂与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监督质量和进度,确保了新装备性能可靠,质量优良,运行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