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标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体现。而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海口从2004年开始向国家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今年3月13日,国务院作出批复,同意将海口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今天起?熏海口人将以历史文化名城大做城市发展文章,以文化打城市核心竞争力。
承袭:海口申报历史文化名城
2004年初,随着琼山、海口两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原琼山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承袭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是继续保留琼山历史文化名城称号,还是更名为海口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市委、市政府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多次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座谈会,逐渐形成了共识,大家普遍认为应该进行更名申报工作,这样既符合琼山、海口两市发展演变的史实,又有利于名城的保护和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海口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4月,决定成立历史文化名城更名领导小组,市领导担任正、副组长;2005年,领导小组进一步调整加强,明确宣传文化部门具体负责海口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工作。
据海口文物局、博物馆馆长张昆荣介绍,琼山区已为市辖四个区之一,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单元,区属面积约为原琼山市面积的三分之一,无论区域面积还是文物分布总量,都难以包含原有的琼山历史文化名城。原琼山与海口在历史上是合为一体的,两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密不可分,原琼山历史文化名城就涵盖海口的部分地区和文物保护单位。海口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颇具南洋建筑风格的五条历史街区,以及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和习俗,具备纳入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有利于统一规划、保护和管理,有利于有效整合、利用文物资源,有利于依靠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文化竞争力。
创建:历经四年申报获批准
决定要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后,海口市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更名申报文件,制作海口历史文化遗产汇报文本,摄制历史文化名城更名申报电视专题片(DVD)。经过市里反复审核,在省建设厅和文体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名城更名申报文本于2005年8月以省政府名义上报国务院。期间,海口市专门邀请来琼考察工作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张柏来海口市视察指导工作,为海口市名城更名申报打下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国务院批转建设部办理名城申报审核工作后,海口市积极做好与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的沟通、汇报工作。特别是认真做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组成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考察组来海口市视察、检查等接待工作,市领导专题汇报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情况,亲自陪同专家考察组视察海口市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许多宝贵建议,他们完全赞同和支持海口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使海口市名城更名申报迈出了关键一步。
同时,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投入力度,全年就投入1100多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另外,海口市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机构——海口市文物局的批准设立工作,并正式运行开展工作。还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的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专著《海口史略》的编撰等工作。通过开展以上大量的工作和不懈努力,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10月完成审核、会办文件程序,同意海口市名城更名申请,并合文上报国务院审批。国务院办公厅在审核时建议海口市直接申报海口为历史文化名城。为此,海口市立即展开重新申报文本的修改、制作和上报工作,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再次会签文件上报国务院。最后,获得了国务院顺利批准。
底蕴:两千多年沉淀铺就文化名城
海口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积淀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据了解,海口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60处。象五公祠、海瑞墓、秀英炮台、琼台书院、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等市民耳熟能详的文物旅游景点。闻名于世的五条历史文化街区(骑楼街区),是海口城市由古老城镇发展为沿海繁华商业城市的历史见证,是城市记忆保持最完整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和艺术价值。海口火山口地质公园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同时,环绕火山形成的原生态古村落文化、火山文化成为我市自然与人文密切相联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极具民间地方传统特色,市政府已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海南八音、海南公仔戏、龙塘民间雕刻艺术、府城元宵换花节、新坡军坡节、海南椰雕等,这些都是海口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建筑构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文脉。此外,海口人文荟萃,如两伏波将军、冼太夫人、五公、苏东坡、白玉蟾、丘浚、海瑞等历史名人都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遍及海外的琼籍华侨,也对海口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些都是海口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值得宣传、发掘和发扬光大的人文资源。
海口文化底蕴深厚,汉代在海南岛设置郡县以来,来自大陆的移民陆续迁入海南,他们首先到达的是琼山,并由此向南迁移,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一千年前的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海南岛的最高学府——琼州府儒学在现在的府城建立起来,宋仁宗多次从东观藏书馆中抽调藏书赐给琼州学宫,知州宋守之利用工余时间登堂讲课。到了南宋时期,琼管统帅韩璧专程去请宋明理学的创始人、大儒朱熹为学宫作记,书写明伦堂的匾额。明代,府城扩建,由于学宫过于接近军营,海南卫指挥竟然下令迁移两个军营,腾出地面让给学宫,唐宋以后,大批朝廷命官被贬,韦执谊、苏东坡、五公等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学问渊博的文化名人,于是就有了海南历史上的第一所书院——东坡书院(今五公祠),明代全省书院21所,琼山8所;全省乡村社学179所,海口81所。清代全省书院45所,海口23所,海口成为全岛文化教育的中心和最高学府所在地,“人咸礼仪之教,士多邹鲁之风”,文化发展与当时发达的福建、浙江不相上下。从宋代到清代,海南中举人772人,海口占359人;登进士110人,海口有64人。“一里出三贤”、“五里三进士”的佳话,流传很广。丘浚、海瑞在中国历史上的显赫声名我不多说,白玉蟾的神话传说一时也说不完,还有更多的文才学士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成为海南文化教育的杰出代表。
每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特色。张昆荣介绍,与全国100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比,我们的特色体现在:在名城规模上,海口市比不上其他名城,但在历史街区保存和保护方面,海口市拥有保存较为完整的五条古街,这是大部分名城所没有的;在名城建筑特色上,海口市保留完好的中西合璧、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街区,使我们的城市充满了热带海洋的气息,这也是绝大多数名城所没有的;在地理区位上,海口市是中国疆域最南端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大海洋省唯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在人文历史上,海口市是具有移民文化、海洋文化、火山文化、地域文化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打造名城特色品牌,突出城市人文个性,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我们建设海口名城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机遇:品牌效应带动城市发展
海口作为海南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其深远的历史影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成为祖国最南端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海口人民的骄傲,也是海南人民的骄傲,无疑对增强民众自豪感、提升海口城市文化品位和海口城市形象,打造“文化海口”、“娱乐之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鼓舞作用。
张昆荣说,海口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对海口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和积极的战略意义。海口市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实施“两地一中心”战略提供了难得机遇。历史文化名城品牌进一步提高了海口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对外新形象,只要宣传好、保护好、利用好名城文化遗产,必将为招商引资提供和创造更加有利的软环境,从而吸引外商来海口投资兴业,促进海口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海口市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拓展名城发展新空间,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步伐。名城品牌将进一步提升了海口对外宣传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必将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商贸流通和运输业的发展,加快海口市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投资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海口的社会富余劳动力提供和创造了新的就业机遇。
另外,名城品牌效应将进一步吸引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资源向海口市聚集,从而为加快发展海口市各类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供物资和智力保障。名城品牌将使海口市步入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行列。
本报记者 王 辉 实习记者 费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