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天津市十多万高校毕业生进入求职高峰期,随之而来的各种招聘会、供需洽谈会和各类招聘广告将应接不暇。但有些不法企业采用乱收费等名目设下陷阱,给涉世不深的毕业生造成困扰。专家提醒求职者,在应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招聘企业进行多方了解,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还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理智应聘。
警惕企业收取押金、扣押证件和虚饰职位
三招教你识破招聘陷阱
据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招聘专家魏云介绍,三种方法可以识破企业招聘陷阱。第一、警惕企业巧立名目向应聘者乱收费,如收取培训费、抵押费等;第二、警惕企业用扣押身份证等相关证件作为招聘条件;第三、警惕企业虚饰职位和高薪诱惑,最典型的就是以文员的形式招聘,可从事的却是产品推销等工作,工资和奖金完全靠提成。应聘者求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落入求职陷阱。
据魏云介绍,国家劳动和人事等部门早就作出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抵押金、保证金等费用以及扣押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等证件。对于员工的培训费用,应当从企业成本中支出。他还提醒毕业生求职最好选择正规的职介机构,参加由教育、人事和劳动部门举办的招聘会,同时,正规的网上招聘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也是较好的择业渠道之一。
找工作前先学点儿法律
签约时要把口头协议全部写进合同
针对目前应届大学毕业生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等现状,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指导专家王克平建议毕业生求职前应先了解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对劳动招聘、人才市场及劳动争议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坚决抵制各种招聘中的不法行为,防止上当受骗。
王克平建议,毕业生求职前要通过各种方式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录用程序、岗位要求以及前景、薪酬、福利等各种信息,衡量自己是否适合。签约之前,毕业生要多向有经验者取经,充分论证。签约时要把口头协议全部写进合同,保证内容无歧义和遗漏,并以此作为个人维权的依据。大学毕业生要把应聘找工作的过程变成自己强化法律意识,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克服急于求成情绪 不妨先就业再择业
求职,莫苛求“一步到位”
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的王静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毕业找工作时因为竞争激烈,并没有找到工资高、待遇好的大单位,而是应聘到有发展空间的小企业当会计。三年时间,她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掌握了企业的各种财务制度,成为财务主管,并参与了公司合资融资等重大发展决策。通过工作,她还锻炼了英语口语能力,能与外商顺畅交流。可见,先就业再择业,合理规划人生目标,是毕业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环节。
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专家强调,毕业生要克服急于求成的焦躁情绪,根据自己的才能、特长、爱好进行市场定位,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要苛求“一步到位”,在最终确定职位前,要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位,是否与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人生规划相一致,只有明确职业方向,才能防止落入求职陷阱,获得事业成功。
北方人才市场建招聘单位信誉档案库
不诚信单位上“黑名单”
针对应届毕业生求职高峰的到来,作为国家级区域性人才服务机构的中国北方人才市场积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按照国家法规规范各种招聘活动,并建立起招聘单位信誉档案库,2000余家单位成为诚信招聘单位,为求职者就业撑起“保护伞”。
据中国北方人才市场副总裁尹愷介绍,针对招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用人单位虚饰岗位、滥收费用、借招聘名义无偿获取智力成果等现象,保障广大求职者在招聘会上的就业安全,中国北方人才市场推出并切实履行“诚信服务承诺”。在举办每一次人才招聘会时都严格审核用人单位资质,并根据多年办会经验,核查招聘职位描述、相关待遇等信息的真实性,防止不实信息坑害求职者。会中派专员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会场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反馈信息表、随机抽样等方式跟踪了解求职者的反馈意见。会后,他们通过对各种反馈意见的搜集整理,建立起招聘单位信誉档案库,对入库诚信单位继续保持合作,对列入“黑名单”的不诚信单位终止合作,这样既方便了求职者查询有关单位信息,也避免其落入虚假招聘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