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交响乐团因为可以应对任何风格的指挥家或演奏家并迅速做出反应,同时绝不会降低自身的水准,而被部分乐迷称为“万金油”。前天,作为“东方讲坛·经典艺术讲座系列”之一,几位上海乐界知名人士在东方艺术中心畅谈将于22日到沪的该团,时长2小时的免费讲座吊足了观众胃口:原来古典并不严肃,“多功能”乐团也很时尚。
他们有更宽广的视野
“德国、奥地利不需要普及交响乐,意大利不需要普及歌剧,因为这些艺术已经渗透到他们的血液和民间生活中。可是,当人们提到英国,似乎有些尴尬。因为当时在工业方面走在前列的英国在艺术方面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也没有多少引以为傲的音乐家。”主讲人、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王勇说,“但他们却有着更宽广的视野,以伦敦交响乐团为例,其指挥普列文能够通过最时髦的电视转播和最早运用现场解说的方式,提高了整个国民素质。”
曾与小提琴家索菲·穆特走过4年婚姻之路的德裔著名指挥家安德烈·普列文,一生最辉煌的指挥生涯是与伦敦交响乐团一起度过的———普列文不仅带领乐团进一步扩大了曲目范围,甚至大量涉足现代作品及通俗作品,使得演奏风格呈现色彩斑斓之势,并利用当时先进的电视开展普及严肃音乐的工作,将古典音乐与电影音乐相结合。
“万能型”引发争议
在对比上海的文化普及工作后,王勇认为,伦敦交响乐团不仅自己拥有唱片公司发行唱片,在盗版猖獗的情况下,还转而在网上供听众下载点击其演奏曲目,这保证了“更多人”有机会在最大的范围内更便捷地接触到古典音乐,对普及古典音乐不失为一个方式。
对于乐团参与电影等制作,专家们意见则不同,指挥家王永吉认为,可以全面训练乐团演奏员的反应能力、对多样曲目的适应程度。对电影音乐来说,也可以保证商业性。而在流行音乐方面,伦敦交响乐团演奏过英国各时期不同摇滚乐队几乎所有的代表作,对英国本土文化的普及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他人则认为,在曲目的纯粹性方面,风格多元化可能失去一些保守的观众群。不同的演奏风格也可能造成演奏员的演奏状态和对艺术标准的要求不一。
毛头小伙也能掌舵
2004年,伦敦交响乐团首次到中国演出,77岁高龄的指挥家科林·戴维斯因病不能上台,一名年仅29岁的英俊小伙子临危受命,面对满场不信任的目光,这位年轻人气定神闲,随后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用音乐证明了实力,这就是丹尼尔·哈丁(DanielHarding),今年才30刚出头,却已在国际乐坛叱咤风云。
这也是伦敦交响乐团充满活力的原因所在———他们可以由70多岁的老前辈执掌,但也不吝惜由20多岁的毛头小伙子掌舵。而在中国,这样年纪的小伙子还在国家乐团里等着一轮轮的论资排辈。据称,在伦敦交响乐团,指挥家上任与否由乐团成员投票做主,每场排练演奏完的30秒内,所有乐团成员可以举手表决这个指挥的去留,一旦否定数过半,这个指挥很有可能面临下课。这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哈丁受乐手的普遍肯定,另一方面说明他在社会关系的处理方面与其指挥艺术相比也毫不逊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