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日前报道,儋州海头镇本是有名红小南瓜种植基地,2006年政府对瓜农进行补贴,同时与儋州果菜协会签订协议,但红小南瓜成熟后,全镇1600亩南瓜竟有三分之二卖不出去,农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打包好的南瓜烂在家里。
儋州市农业部门把红小南瓜卖不出去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南瓜花期连续遇到13天的阴雨天,南瓜的品质不好,在国内市场没有竞争力”。诚然,从岛内大环境来看,恶劣天气使2006年红小南瓜品质比往年有所下降,价格也没有往年高,但岛内其他地区并没有出现海头镇这样大面积烂掉的情况。“天灾”确实是南瓜烂掉的原因,但海头镇的烂瓜不仅仅因为天灾。
南瓜烂在家里,最直观地反映了签订种植协议书而没有履行的事实,违约的也必定是其中的一方,农民或者儋州市果菜运销协会,这起码可以说明这是一场“人祸”。我们可以归责于天灾,也可以说是订单农业不可避免的缺憾。
在现代农业中,生产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销售渠道、终端市场则显得尤为重要。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和卖得好价钱,关键看销售渠道是否畅通和终端市场是否有需要。现在的状况是,销售渠道和终端市场掌握在经销商手里,在这场产与销的博弈中,农民处于弱势地位,起关键性作用的经销商。所以,当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对农民说“不”时,农民便只有傻眼了。
在这样的情况,必然要求政府把注意力,从以前关注生产转移到关注市场上来,特别是做好为农民服务的工作。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市场是自行调节的,不需要政府作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关注农产品市场不是要政府去左右市场,而是要做好一切与市场有关的服务,如农产品信息平台的建立、多元化销售渠道的开辟、安全合法的运销环境,等等。在现在条件下,大部分农民还不具备独自在市场冲浪的本事,只有在政府的“保驾护航”下,他们才能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顺利前行。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支持,儋州市政府对瓜农进行补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形势的发展,还需要政府为农民做得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