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日,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和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成都共同签署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这是继2004年实施“1+6合作协议”以来,川渝两省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合作、联手发展的重要举措。
经济区范围:四川14市重庆23区县
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承接悠久的合作渊源,重庆、成都两地特大城市将成为经济区的龙头,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介绍说,成渝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
而该经济区的定位则是要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努力将成渝经济区建成继长三角、京津豫、珠三角之后的中国第四个增长极。
机构设置:
成立经济区领导小组
经济区将建立领导保障机制,两省、市分别成立经济区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决策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合作项目以及需要共同争取的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等重大问题。建立日常工作机制,两省、市发展改革委设立办公室,具体实施川渝合作有关事项。
还将共同召开经济区域内区市县长联席会、开展沿边区市县合作共建试点等合作。每年进行一次高层互访,按奇数年份在重庆、偶数年份在四川,共同召开经济区合作论坛。据悉,今年5月,将在重庆举行第一次经济区合作论坛。
协议解读
成渝经济区五大共建重点
关键词:基础设施
上午重庆办事,下午成都吃晚饭
《协议》中的第一个共建重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区成立后,重庆市和成都市之间的快速客运专线铁路等点对点快速通道、区域环型快速通道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上午到重庆办事,下午回成都吃晚饭”将不再是梦想。同时,还将完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民航、管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畅通对外交通,共同加强电网通道、水利、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相支持、合作共享。
关键词:市场一体化
取消两地就业户籍限制
双方协议,要建立开放、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破除行政壁垒,加强交通、物流合作,降低产品跨区域销售成本。为了建立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将取消两地的就业户籍限制,建立流动人口“便参保、易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要在经济区内促进价格管制产品的互惠贸易,构件要素无障碍流动机制,促进产业互动、利益共享。构筑企业合作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消除民营经济进入市场的障碍。
关键词:产业协作
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产业项目布局
经济区建成后,两地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共同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区域内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加强互相协调,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产业项目的布局将是经济区产业分工协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城市群
建西部最大的城市连绵带在充分发挥成、渝两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下,分别构建和完善成、渝两个单核城市群基础上,加快培育绵阳、德阳、内江、资阳、遂宁、自贡、泸州、宜宾、南充、广安、达州、眉山、乐山、永川、江津、合川、涪陵、长寿、铜梁、荣昌、大足、南川、綦江、璧山、双桥、潼南、万盛等若干紧密相连的大中小城市,共同构建西部最大的城市连绵带。
关键词:生态
共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两地将共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按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进行产业和重大项目布局,共同建立长江上游联防联治的水环境管理机制。开展环境检测合作。
共同争取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上游长期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
早报记者周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