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喝牛奶不过量
牛奶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中国居民饮用牛奶是否过量?专家提出如下观点。
“牛奶不是给人喝的,是给牛喝的!”,牛奶越喝越缺钙,还容易得骨质疏松症。这是台湾营养学专家林光常博士提出的观点。
牛奶到底能不能喝
近期,有学者在科普著作中及在电视台和一些地区的演讲中,以“完全颠覆传统健康观念”为主题,多次宣传“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牛奶及乳制品为食物过敏的元凶”,“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为了远离慢性病,请尽早断奶”等观点。这些说法引起了许多观众和读者的疑惑。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春明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孝曙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程义勇研究员等15位权威专家联合撰写署名文章,驳斥“牛奶有害论”,指出倡导健康宣教应当尊重科学与事实。
15位专家强调:一、牛奶是一种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健康的食品。二、提倡母乳喂养婴幼儿并不排斥牛奶的有益作用。三、增加牛奶消费是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四、牛奶不是导致我国居民慢性病增加的主要膳食因素。
专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膳食模式的改变,我国居民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出现了上升趋势。其中,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等疾病的迅速增加成为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引起上述慢性病增加的原因很多,如环境污染、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运动减少、吸烟、精神过度紧张等,都是这些疾病发生的危险因子。就膳食而言,我国居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能量摄入过高。根据最近的营养调查资料,造成中国居民能量摄入过高的食物主要是油脂和畜肉类。城乡居民每人每日畜肉类消费量分别达到104克和69克,比1992年平均增加三分之一,而且排在肉类消费第一位的是脂肪含量很高的猪肉。相对而言,大陆居民的牛奶消费量平均每人每天只有26克,不可能对人体能量代谢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预防慢性病的主要膳食措施应该是控制油脂和肉类的消费,对牛奶横加指责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误导了群众的食物消费。
每天一袋牛奶,蛋白质不会超标
有人说,“牛奶中的蛋白质是母乳的3倍,经常喝牛奶会导致蛋白质过量;80%以上的疾病,都跟蛋白质摄取过量有关……”
不错,如果蛋白质真的“过量”,不仅对健康没有益处,还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引发疾病。但每日一袋牛奶是否会导致蛋白质过量呢?让我们看看几个数据:
根据最新版《中国食物成份表》,每100克牛奶中含有蛋白质3克。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蛋白质膳食供给量标准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0克,以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为例,其每日需要的蛋白质总量为60克左右。即使摄入2袋(共计500毫升)牛奶,摄入蛋白质15克,也仅占每日蛋白质需要量的25%,何来“蛋白质过量”之说?
其实,与这种说法正相反,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适中,质量较优,非常适于人体吸收和利用。根据目前的研究证据,正常人每日饮用250-500毫升牛奶(1-2袋)或等量的酸奶,其对健康的益处是确定的。
是“强碱类食物”,喝牛奶不会生病
有人说,“牛奶含有大量蛋白质,在身体里代谢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使体质偏酸……所以你越喝牛奶,体质越酸,越容易得病……”
根据目前通用的定义,凡食物中所含的钙、钾、镁等元素的总量较多,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的,即为碱性食物。这类食物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豆类、牛奶以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其次,我们看看牛奶中的几类微量营养素的含量。根据食物成份表,每100克牛奶中,含钙135毫克、钾157毫克、镁11毫克等,按照食物酸碱度分类,牛奶属于“强碱类食物”。
目前的中外研究认为,大量进食酸性食物,导致体内偏酸性,易引起某些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使发病风险增高;而进食碱性食物,使体内偏碱性或弱碱性,对维护健康有利。
中国人饮用牛奶过量了吗?
有人说,近年西方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牛奶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很大……造成蛋白质过量,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过敏症、消化不良、癌症等。
不错,长期大量饮用牛奶可能导致某些慢性疾病发病风险增高。这是基于西方高奶类制品和高动物性食物的膳食特点所获得的研究数据。这与中国居民的实际情况有着巨大的不同。我国居民人均每天饮用牛奶不过22毫升,是欧美国家的1/30!因此,在人们饮用牛奶不足、且没有摆脱这个不足带来的健康隐患的时候,借用西方的数据说中国人“牛奶过量”,显然是不利于提升中国大众健康水平的。
唯一
用食物命名的国际日是牛奶日
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二,被认定为“国际牛奶日”,这也是唯一用食物命名的国际日。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合理饮用牛奶会导致什么健康隐患。当然,过量饮用牛奶、将牛奶当水喝等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但这种不合理饮用导致不良后果的情况,不是牛奶本身的问题。鉴于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特点,提倡每人每日饮用一袋至两袋牛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