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3日电 据重庆日报报道,“我市是地氟病和碘缺乏病的重灾区,同时,还有血吸虫病和鼠疫发生的潜在危险,防治任务很重。”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负责人日前介绍,目前,该市130万人患有地氟病。
地氟病是指由于一个地区的饮水及饮食中含氟量过高,导致人体对氟摄入量偏多,引起的一种特异性的地方性疾病,主要出现牙齿变黄缺损(俗称“氟斑牙”)和骨骼变形变脆(俗称“氟骨病”)以及痛、麻、瘫、残等症状。
由于重庆市煤炭含氟量高,一些边远地区居民氟污染防护能力弱,上世纪80年代,黔江、彭水、巫山和奉节等13个区县成为地氟病病区。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该市地氟病病区“氟斑牙”的发病率高达80%,个别乡镇95%的成年人因地氟病失去劳动力。近年来,通过改炉改灶、降氟除氟等措施,目前,该市地氟病病区群众已由200万人降低到了130万人。
“形势不容乐观,目前还有新的病区出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地氟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儿童碘缺乏患病率10
%碘缺乏病是指一个地区的水、土、粮食和蔬菜中缺碘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导致各种疾病形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天畸形儿等症状。
据介绍,碘缺乏病也是重庆市的一大地方病,它分布在全市各个区县。直辖以前,全市8—10岁缺碘的甲状腺肿大儿童达到45%,城口、黔江等高山地区更高,有的成人患者甲状腺肿得如拳头般大,智力受到严重影响,个别人离开家几公里后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
1997年以来,重庆市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普及食盐加碘的防治碘缺乏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到2005年年底,该市8—10岁碘缺乏儿童降到了10%。一项抽样调查显示,重庆市儿童的总体智商水平已经赶上了沿海发达地区,但地区差异仍然十分明显。专家透露,碘缺乏是影响我市儿童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郭小伟张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