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监管空白 学生兼职受骗难维权
近日,一则新闻在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知名快餐连锁店麦当劳因涉嫌违反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而被媒体曝光。随后,上海、福州等地的麦当劳也相继爆出兼职员工工资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的工资水平的报道。
在此次麦当劳劳工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应当是占麦当劳员工总数近80%的大学生兼职员工。
而肯德基日前就相关问题对媒体作出的“非全日制用工标准不适用于兼职工”的答复,虽然招来骂声不少,却也给这些“大学生兼职工”上了一堂“维权课”。
钱少也是“来之不易”
“兼职”这个早已被当代大学生习以为常的词语,几乎成为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统计结果表明,近六成大学生参与着各类兼职活动。然而,“兼职热”的背后却有着一幕又一幕令人心酸的场景。
兼职打工已经成为不少学生补充个人收入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打工挣钱更是缓解一部分学习生活费用的主要途径。
“兼职给的钱少还不是主要问题,我有个同学前几个月在找兼职时候,都被骗了。”一位来自武汉科技大学姓王的女生谈起在北京找兼职工作时说:“我们要到今年7月份才毕业,很多用人单位不要未毕业的实习生,所以打算找份兼职,赚点钱。”
据王同学介绍,当时那个同学除了交了押金外,临走前还被强留了身份证复印件以及联系方式等。“我同学说,当时那些人还拿着刀,吓得她什么都不敢说。”
“在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店打工最起码安全,虽然很累,工资也不是很高”。从大二开始一直在麦当劳打工的一位厦门理工大学的同学表示。“我家里条件不是很好,能按时给钱就不错了。”据介绍,这份工作还是通过“内部”关系才得到的,“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进来的。”
在谈到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公司付给兼职工的工资太低时,在海淀区苏州桥附近的麦当劳打工的吴同学表示一无所知,“都是这样的,我们来的时候就这个价钱,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
学生兼职频频受骗
有关专家表示,兼职经历对以后就业有着“大大小小”的关系,无论能否直接促进就业,做兼职都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有效方式之一。
“我去年在一次大型展览会现场填了一张表格,当时告诉我是免费给找工作。当时好多人都填了。”她继续补充道,“当时觉得这个招聘会挺正规的,应该没事。最后给我打电话让我过去办理入职手续时,就开口让我交钱了。”
“太心寒了。”说起同样的情况,她表示大多数同学都遇到过这样的遭遇,“我并不是少数。”
据统计,大学生找兼职一般通过中介机构,需要缴纳60元至200元不等的中介费,很多中介公司正是瞄准了大学生的单纯,利用大学生想挣钱的心态,给大学生设陷阱,通过收不合理中介费来谋取昧心钱。
中国政法学大一位法学院专家表示,大学生被中介欺骗后,首先应到劳动监管部门申诉,“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兼职不在劳动监管部门的范围之内。”如果上诉法院,又没有经济实力,“所以最后不了了之的很多。”
据调查显示,能用法律武器来解决麻烦的同学只占3.57%,私下或与同学一起解决的占35.71%,自己忍受损失的多达有22.62%。北京广盛律师事务所陈律师也表示,在《劳动法》中,目前尚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来控告中介,因而,劳动监管部门对大学生兼职受骗也爱莫能助。
短工族应加强维权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兼职工、小时工等这样的短工族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更是频繁求用短工,很多促销活动都大量的雇佣“小时工”。
然而,工作中的口头协议还是让很多“短工族”吃尽苦头。由于劳动和报酬关系不明确,导致短工族没有充分保障。
短工族的劳动报酬包括小时工资收入和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即用人单位除了支付其工资外还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社会保险费。
陈律师表示,短工族最好与用人单位签订一份书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就用工期限、劳动时间、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及支付形式、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等内容进行约定。(本报记者 于佳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