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四十岁以后方才进入最成熟、最富创造性的段落。所以西方人说,人生从四十岁开始。而东方的圣人孔子则留下了“四十不惑”的箴言。然而,不知是不是天妒英才?正是在这个人生最闪光最灿烂的时日里,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被学生称为“激情教授”的方永刚,却不能在三尺讲台前意气风发、纵横捭阖地为学员们和指战员们谈时政说理论讲军事了,44岁的他因被诊断为结肠癌晚期而被迫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其实,就像十几年前的那部《军人决战岂止在战场》的书名,方永刚的病床又何尝安静?如同战场一样,在这里,他既和病魔在搏斗抗争,同时又在备课、著书、培养研究生。
有人问他对自己的境遇有无悔怨,方永刚却平静地说:“我已把生命中最充沛的精力和最佳的状态,用在了自己最钟爱的事业上,能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工作生活,我无怨无悔!”
穷孩子
立志学“永刚”
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方永刚对自己的理论研究与传播工作,有一种朴素的情感与内在的驱动力,他把自幼艰难的人生道路能不断向上提升和向前行进的轨迹,都归之于改革开放这一大时代的恩赐。他常说:“我是改革开放理论的直接受益者,是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我的命运”。
1963年,方永刚生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萝卜沟乡偏僻的水泉山村一个农民家庭,当地的生活状况可以用“两山加一沟,河水常断流;重工业是砸石头,轻工业是做豆腐”的顺口溜来写照。方永刚家里兄妹七个,父母天天为让这一大家子能用玉米面饼子填饱肚子发愁。
苦难的童年培养了方永刚不怕吃苦敢于挑战命运的性格,而英雄情结也同样植根于他幼小的心灵。当时家里孩子上学前都只有乳名,上学时,老师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把自己崇拜的电影《平原作战》中赵永刚的名字借取过来,于是,作业本上就有了方永刚这个响亮的名字。
上学的时候,全家仅有的一盏油灯方永刚却难以分享,因为母亲做饭、干活要用,他只有全神贯注地把在校的6节课每分每秒都充分利用起来,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苍天不负有心人。方永刚带病参考,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
抱一床薄被
进复旦
就像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完结后,方永刚的人生翻开了《我的大学》全新的一页。家境贫寒的他抱着一床单薄的旧被褥,只身来到繁华的大上海。这简陋的行囊让接站的老师同学们都很惊异。
“学校发给我救济被和每个月23块5的甲等助学金。我知道,是国家供我念的书,我应把一切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第一个寒假我没有回家,一方面是太穷了没有路费,另一方面是为了看书。”在复旦大学寂寥清静的宿舍和阅览室里,留下了方永刚苦读的身影。到大三时,经历了这一番填鸭式“恶补”的他,已经可以和班里任何一个同学探讨东西方思想史方面的问题了。他开始分析1840年以后,洋务运动想从物质和产业方面改变中国命运但没成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想从制度方面改变中国命运也没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西方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从思想和文化层面最终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车祸险丢命
读书写书玩了命
方永刚大学毕业后成为海军政治学院(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前身)的一名教员。1987年9月,方永刚参加了教研室集体编著的《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撰写,这在全国、全军都是第一本。他在母亲到大连治病、家庭负担很重的情况下,分担了书中最大的一章“爱国统一战线论”的撰稿。这本书获得国家图书奖。
1990年,方永刚开始承担学院国际关系课的教学任务。这时正是国际战略格局发生剧变的时段,他以一个现代军人的自觉和敏感,从军事战略理论的高度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关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包括台海形势的变化。
就在方永刚的事业扬鞭驰骋的时候,1997年5月8日的一场车祸差点叫他丢了命。那天下午,方永刚骑自行车去接孩子,过马路时竟被出租车把脖子撞骨折了,医生说就差一根韭菜叶那么宽的距离,方永刚就没命了。为了下钩子做牵引,方永刚的头上被了钻两个洞,16磅的秤砣整整吊了他108天!可方永刚还是手举着书在“充电”在学习,住院期间,方永刚竟一口气读了43本书,还完成了一本30万字的专著《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心血浇灌的花朵开得异常美丽,这本书出版后大受欢迎。
医生再三嘱咐方永刚“两年内不准坐车船。”但这个闲不住的人,从1998年春天又承担起学院外出教学的任务。走一路,讲一路,从辽南一直讲到黑龙江漠河处于北极圈极昼范围内最边防的部队。
激情教授
见到学生就兴奋
在长山要塞的辅导课,是他教学以来讲授得最晚的一堂课,当他赶到驻地下船时已经很累了,可看到战士们那么多渴求的双眼,他愣是咬牙坚持从晚上9点一直讲到11点,由于其中许多精彩的时政内容,连许多家属都抱着孩子站在走廊里听他的报告。在北海舰队搞专题调研时,由于课讲得生动,驻青岛地区的部队竟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请他连讲了15场。
大连市旅顺口区铁山镇请方永刚去做关于WTO对农民的影响及我国周边形势报告,听课的乡亲们竟有上千人,其中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动情地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啊,你讲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听你讲半天,我这辈子算活明白了。”
对于事业,方永刚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他也常常用这种激情感染着身边的人。无论是千人大课还是十几人的小课,甚至给研究生一个人上课,哪怕五分钟的课,他也依然是激情澎湃,用他的话说:“我一站到讲台上见到学生就兴奋,我喜欢大家发自肺腑的掌声。
从1998年以来,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讲师团成员,先后为部队和地方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都留下了方永刚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
熄灯最晚
换来“著作等身”
方永刚29岁入党,37岁读硕士,43岁拿博士学位。在教研室主任徐明善的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20多年来,方永刚参与主编《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等16部专著,发表论文100多篇,5年承担国家和军队重点理论课题7项,6年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
方永刚的博士生导师黄金声心疼地说:“每当党的创新理论一出来,他总是最先讲,备课干通宵是常有的事,家属院数他家的灯熄得最晚。他现在病倒了,我心如刀绞。我已经62岁了,我要是能替他生这场病该多好,他正是干事的好时候啊!”
“最后一课”讲军人使命
去年11月8日,方永刚被确诊患结肠癌。今年1月15日,他不顾大家的阻拦,强撑化疗后羸弱的身体,重回学院为学员们上课了。军校生尹苒苒还清晰记得方教授那节课的开场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为我的学生讲好最后一堂课。”军校生熊卿回忆起这一幕恍如昨日:方教授穿着整洁的军装,脸上消瘦了许多,他讲课依然洪亮激扬、神情自若。那天讲的是《新世纪我军的历史使命》。他昂扬的精神让我们震撼终生难忘!他还自责:“要不是肚子上插了根管子,我还能讲得更富激情!”这位与病魔抗争、视使命重于生命的军人,为学员们展示了真正的军人之魂!
方永刚
相约四季
正在北京301医院接受治疗的方永刚有几大心愿:“我和春天有约,春暖花开的时候,我要走下病床,走出病房;我和夏天有约,艳阳高照的时候,我要和全军战友一起庆祝人民军队的80岁生日;我和秋天有约,枫叶红了的时候,我要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接党的十七大;我和冬天有约,白雪皑皑的时候,我要再次走上我心爱的讲台。”
多么坚强的战士!多么崇高的学者!一个对祖国有着无限热爱,充满激情的教授,在他生命的第44个年头,仍然与祖国执著约会。教授,我们盼您早日康复!本报记者袁爱芳X096
方永刚语录
对于事业要想把讲课内容留在人的脑里,必须走进人的心里;要想讲得很深刻,必须掌握住听课人的知识需求是什么。
我这人不信宿命,但我信使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推托不掉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为我的学生讲好每一堂课。
教员这个职业,想发财的干不了,能力不行的干不了。
对于疾病
我就是不甘心,我这么热爱理论教学,可病魔却与我开起了玩笑。
我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要保持清醒头脑,麻药对大脑有影响,我不怕缺条腿就怕大脑不清醒。对于金钱
对于金钱,我有一种观点:有钱的人春节时候吃豆角;没钱的人春节吃白菜,五月份吃豆角。都是吃,五月份的豆角还是时令菜呢!
解读方永刚
这是一个躁动的年代,当很多人在红尘滚滚的喧嚣中浮躁地迷失了自我时,方永刚却一直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默默践行着自己对祖国和军队的盟誓。
这是一个迷茫的年代,当很多人因失却了信仰的指引而庸碌地过着没有方向的生活时,方永刚却始终保持着郭小川在《团泊洼的秋天》中所讴歌的那种激越的战士情怀,用党的理论光芒和自己生命的熊熊火焰点燃和辉映着时代的征程,他为千万人传达的党的创新理论,使人们能够战胜迷惘摆脱彷徨,在改革开放的惊涛骇浪中,透过闪亮的航标灯看到迷雾中的航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行者”,他那种坚忍顽强、鞠躬尽瘁的精神,他的那种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的斗志,不禁使人想起高尔基所歌颂的那个用心火带领人们走出黑暗的英雄丹柯。
小时候,方永刚是一个苦孩子,他深深懂得了邓小平和党中央所推行的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对国家和民族、对家庭和自己的命运所产生的真正意义。而这也正是他后来矢志不渝、九死不悔地钻研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动力所在。
他不是一个唱高调的人,他看重自己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全力做好,自己选对的路一定要坚持走好。正因为此,他方能在自己罹患绝症的时候,并不怨天尤人,而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慨叹上苍对自己不薄,让自己能把一生中最好的二十年,都用在自己所珍视的学科上与事业中。
在方永刚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军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所作出的那种超常规的奉献。我们相信,在部队这个大家庭中,正是有了千万人的这种无私奉献,才成就了中国军队这一钢铁之师。我们也同样相信,在祖国这一大家庭中,正是有了千万人的这种忘我精神,才有了共和国令世界瞩目的崛起。
源 泉X096
方永刚近年主要成果
1、《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研究》1987年出版获国家图书奖
2、《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1997年12月
3、《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2000年10月
4、《冯玉祥与蒋介石》2000年7月
5、《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2001年9月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2003年8月
7、《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与结论》2003年9月
8、《江泽民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2006年8月
9、《亲历长征》2006年10月
10、《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2006年8月完成,即将正式出版
图1为:一杯开水、一条毛巾,一腔激情,不用讲稿,成为方永刚讲课的四大特点。
图2为:方永刚在病床上辅导自己的3个研究生。
图3为:方永刚的儿子方舟“爸爸平时爱游泳、打乒乓球,身体挺棒的,他历经车祸大难不死,我不相信爸爸会被病魔打倒,还要和爸爸一起去旅游,还可以好好地跟他聊聊NBA球星!” 钟魁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