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是个极端的个案,而在杨丽娟之前,疯狂粉丝的事件就已经多有发生。”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守钧说。
记者随意打开几家网站的“杨丽娟专题”,有关疯狂粉丝的链接果然不少。
对“疯狂粉丝”的报道连篇累牍,却没有引起社会的警觉,直至“杨丽娟事件”发生,这场悲剧带来的争议仍不在少数。
第一道防火墙家庭教育失败了
“追星是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正常文化现象。”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表示,有调查显示,80%~90%的人都在青春期产生过偶像崇拜,“但随着成长,人生经历增多,追星的崇拜热情会逐步减退,成为一种理性的喜欢。”
但正常的行为为何最终演变成病态的疯狂?杨雄直言,杨丽娟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在利益驱动多样化、大众传媒商业化的背景下,思想尚不成熟、辨别能力不足的青少年,很容易接受媒体炒作的暗示。此时,家庭教育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道防火墙。然而,杨丽娟父母对女儿的非理智行为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
杨雄表示:“杨的父母不顾一切地完全配合杨丽娟的要求,这就给了她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她的行为是被支持的。”
胡守钧认为,学校教育的缺乏,是造成这场悲剧的另一个原因。“可以对比的一个现象是,文化素质越高,对明星的迷恋就越少。比如追星族大多由中学生构成,而在高校里,大学生追星的情况相对较少,迷恋程度也较其他青少年低。”
据报道,杨丽娟在1995年就已辍学在家,一心疯狂追星。胡守钧认为:“教育的缺乏,使她无法建立起理性思维。”
传媒没有起到清醒剂作用
“杨丽娟事件”发生后,传媒蜂拥而上,报道铺天盖地。更有消息称,有媒体资助杨丽娟母女的各种声讨行为,以求得“独家报道”。而网友对杨父遗书的质疑,也使得“策划炒作说”迷雾纷呈。
“在杨丽娟事件中,部分媒体即便不是‘帮凶’,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胡守钧指出,在疯狂粉丝的制造上,媒体要负很大的责任,“当下社会可以说是粉丝满天飞。一些选秀活动不仅制造了一夜成名的光环,还制造了大批粉丝。比如短信投票,就是一个制造粉丝的手段,表面上是以草根意愿评选明星,但实际上它将明星与粉丝的命运密切相连。粉丝越疯狂,报道就越热烈,烘托一种热闹开心的氛围,让粉丝自我感觉良好。”
杨雄也坦言:“媒体的疯狂炒作,令人感到可怕。”在宣传报道中,传媒原本应该是清醒剂,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对追星现象应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但事实上,部分传媒在商业目的的引诱下,表现出鼓励和怂恿的姿态,一边推行造星运动,一边又炒作粉丝现象,双管齐下,把追星行为引入了一个病态阶段。
在杨丽娟事件中,部分媒体表现出同样疯狂的行为,已引发业内人士的高度不满,成为被批判的靶子之一。
“要是真的同情她,应该给她找一个好的心理医生。而不是拉着她和她的妈妈到处曝光,说一些病态的话——当然了,这样做,个别媒体会少了不少曝光率和点击。”著名影星徐静蕾在博客中表示。
凤凰卫视采访总监闾丘露薇也不客气地指责部分传媒的“虚伪”。“媒体有时候是很虚伪的,就像去年某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现在出了事就出来澄清自己说,当初这样做是为了帮助杨丽娟健康追星,但是却忘记了,这样的帮助,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她和她的家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为何没有想过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跟进她,并且提供帮助呢?”
“媒体要把社会责任感放在第一位,然而这最重要的一点,恰恰被一些媒体忽视了。”胡守钧说。
让追星回归理性,需要全社会努力
“杨丽娟事件”并没有给疯狂粉丝行为画上句号。这件事情还未平息,那边另一个“疯狂粉丝”又在媒体上登场。4月3日出版的某报,刊登了对“人造李湘”的大篇幅专访。报道称,17岁女生李瑶欲通过整容变成李湘的模样,来争演电影角色,日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手术,形象得到了较大改变。尽管舆论对此一致持批评态度,但“人造李湘”和她背后的团队已如愿以偿地收获了眼球经济。
疯狂粉丝层出不穷,杨雄认为,整个社会都需要反思。“现今,青少年成长环境迫切地需要得到净化和改善。”杨雄表示,“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青少年面临学业、就业等各种心理压力。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青少年的压力得不到很好的释放,就有可能将信仰转移到对偶像的疯狂崇拜中去,造成更多的追星悲剧。”
“追星是正常现象,但需要家庭、教育、传媒等共同努力,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度内。否则热昏了头,就没有理性了。”胡守钧认为,让追星回归理性,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文化评论者潘采夫的看法也值得社会深思。他表示,现在有一种趋势,那就是单方面批判粉丝,粉丝暴力,粉丝迷狂,完全撇清了明星与娱乐机器的责任。“我们需要研究一下,粉丝是如何制造的?灌输式宣传、大规模广告宣传、做时尚代言人、神话明星,这些都是制造粉丝的手段。杨丽娟是他们浇灌出来的,只不过没按他们的要求生长,机器人造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