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张家口电(记者李彦宏)两年的还款期限已到,在当地就业服务局工作人员多次催要无果的情况下,张家口市两小额贷款人员及一名担保人被当地城市就业信用担保中心告上法庭。据了解,这是张家口市首次将小额贷款逾期不还者告上法庭的案例。
款未还完便没了音信
借款人王某,2004年11月1日,与中国银行张家口分行桥西支行以小额贷款的形式,贷款两万元,按照还款方法,王某须在签订贷款合同后,每月还本息共计800余元,期限两年还清。据张家口市就业服务局就业项目开发科的郝满副科长介绍,贷款之后半年,王某只还了近4800元,以后就无音讯了。其间,银行多次联系其本人进行催要,但都没有结果。2006年4月2日,中国银行张家口分行桥西支行出具了债权转移确权书,将王某所欠银行的本息从张家口市远大就业项目开发中心(张家口市就业服务局的隶属公司)的基金(为财政拨款)中进行了扣划,本息合计近16000元。借款人武某,于2004年贷款两万元,还款13000余元,还差本息共一万余元,后便不再还款。
借款人及担保人被告上法庭
郝满副科长介绍,在对借款人王某进行催要贷款中,发现王某的电话、地址等详细信息都已经变更,无法找到其本人。之后,又多次与王某的担保人乔某进行联系,但乔某也表示联系不到王某本人。诉讼前,就业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找到借款人武某多次进行催要,武某口头称准备还款,但实际却一拖再拖。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家口市远大城市就业信用担保中心将王某和其担保人及武某同时告上了法庭。在法院审理过程中,借款人武某与原告张家口市远大城市就业信用担保中心达成庭外和解,双方签订新的还款计划,半年内将剩余款项还清。由于法庭找不到王某本人,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法院判决由担保人来承担还款的责任。在法院判决已经生效后,该担保人乔某一直没有进行还款。采访中,郝满表示,他们准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恶意避债影响就业基金运转记者了解到,为了使更多的下岗职工能实现自主创业,当地从2003年便开始实行政策性的小额贷款,到目前为止共发放贷款251笔,共计近3000万元,惠及的下岗职工人数逾1300人,是我省发放小额贷款人数最多、金额最大的地区。据就业服务部门统计,小额贷款借款人中80%以上的人都能按时还款。郝满副科长表示,下一步他们将陆续对一些恶意不还贷款者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