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村支书刘昌福带领村民打通了困扰几代人的“九道拐”顶着“买20口棺材”的压力,彭水县龙溪乡如榔村村支书刘昌福带领村民,打通了困扰当地几代人的“九道拐”,在绝壁上冒着生命危险修成了“天路”,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刘昌福为“刘闯王”。
经过深入采访,重青报记者为你还原村支书“刘闯王”的传奇故事,今日推出系列报道的第一篇《“刘闯王”绝壁上修“天路”》。天险!解放前土匪最后在此藏身“三面悬崖利如刀,九道拐一路通天。”如榔村是彭水县159个特困村之一,全村289户,1049人,面积18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山下人称如榔村村民为“盖蛮子”,原因是四面都是悬崖,只有小路能从山脚走到山上。在“刘闯王”带领大家修路前,如榔人祖祖辈辈都是靠步行,用肩头将所有生活、农资用品扛上山。上山必须经过“九道拐”,地势十分险要。当地传说,“九道拐”是解放前土匪们退到如榔村时设立的第一个关卡。史料记载,为攻打土匪有40多名解放军在此牺牲。当地老人讲,实际牺牲的人有近200人。因地势险要,采访车只开得到山脚。剩下的近3个小时路程,只能靠双脚去丈量了。顺着狭窄的“羊肠小道”,沿着陡峭的山坡到“九道拐”顶上后往下看,凉风“嗖嗖”地从脚下面吹过,不由得让人心底凉。“以前村民上下山更恼火,要逮住路边的树桠、草草,硬爬上来。”随同的龙溪乡政府工作人员说。惨痛!没路前10人魂断“九道拐”如榔村村民称上山的公路是“天路”。他们粗略统计,没修“天路”前,如榔村及其他村民往来如榔村经过“九道拐”时,在此摔死的人有10人。其中,很多人滚到山脚后,连完整的尸体都没能够找回。提起当年的“九道拐”,如榔村村民焦灰熊至今心有余悸。一次,焦灰熊和乡亲抬一头肥猪到龙溪乡场上去卖,在下“九道拐”时,一个村民没把路边的树枝抓紧,脚底打滑后摔倒,幸好其他村民眼疾手快,甩掉肩上的重担把他拉住,肥猪滚到山脚摔死,这个村民也受到惊吓,回家休息了半个多月才恢复正常。辛酸!山歌传唱远近出名的光棍村“晚上做事靠摸,下山赶场过梭,如榔的光棍最多。”这是龙溪乡的山歌,大多数龙溪乡人都会唱。山歌虽很辛酸,却深动、形象地描述了如榔村当年的境况。49岁的焦连造告诉记者,他的例子是个典型。焦连造小时候脚上长瘤子,因当地赤脚医生“手术”失误,搞得他走路一拐一拐的。从20岁开始,家里就张罗着给他讨老婆,女方要么嫌弃他有残疾,要么嫌弃如榔村条件太差。一直到他父母都过世时,他都没能讨上老婆。焦连造说,像他这样年龄的单身汉,如榔村现有10多个,大多是因年轻时如榔村条件太差,外村人不愿嫁到如榔村造成的。所幸的是,在现年35岁以下如榔村人男性中,已经没有了单身汉。庆幸!村支书“刘闯王”横空出世如榔村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刘昌福,村民们亲切地称他“刘闯王”。在他的带领下,如榔村村民先是从县城抬来电杆,拉上电线,照上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电灯。接着又将年久失修的村小学拆了重建,顶着“买20口棺材”的压力,修通了“天路”。59岁的刘昌福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上有两个哥哥。因为家里穷,刘昌福的两个哥哥都没有上学,他也是在强烈要求下,父亲才四处凑钱让他上了小学,读一年级时刘昌福都10岁多了。刘昌福上的学不多,仅读到初中二年级,就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而辍学,回家帮父母放牛。1968年,放了3年多牛的刘昌福应征入伍,成为如榔村为数不多的见过世面的人之一。1974年,他揣着一大包获奖证书退伍回到老家,从民兵连长当到了村党支部书记。重青报记者彭述罡实习生 鲍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