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鲜花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
余 萍摄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祭祀扫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节日活动。沿袭了上千年的烧纸、烧香的祭奠方式越来越与讲求环保、文明的时代精神不合拍。
放弃烧纸钱 鲜花献亲人
洁白的菊花,鹅黄的康乃馨,翠绿的柏枝……一束束清香淡雅的鲜花,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情感,成为扫墓人的新选择。
济南市的玉函山安息园有墓穴3万多个,是济南市最大的公墓。最近记者在公墓门前看到,一个个卖祭品的摊位摆了有二三百米长,所有的摊位都摆着两样最主要的祭品:大桶的鲜花和色彩艳丽的小花圈。
玉函山公墓管理所负责人孙刚说:“由于公墓内禁止烧纸烧香,如今用鲜花祭祖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有60%~70%的扫墓者选择买一束鲜花。他们有的把鲜花和点心一道摆放在碑前,有的祭奠完了把花瓣撒在墓穴上。”
济南近郊林区散落着不少坟头,往年因为烧纸钱都会引发一些火情火警。4月1日,济南市园林局、济南市林场的80多名团员青年在千佛山风景区羊头峪墓地举行“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文明祭奠宣传活动,倡议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上坟烧纸、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市民自动将烧纸交出,并在倡议横幅上签字留念。
济南林场团总支副书记王程说:“我们今天向进山祭奠人员送出菊花、康乃馨等共计2000多枝,散发倡议书3000多份。”
据了解,这样的宣传活动他们已连续举办了8年,市民文明丧葬、护林防火的意识逐年提高,林场管辖的济南市近郊65000亩山林连续八年未发生一起山林火灾。
时空难阻隔 网上寄哀思
摇曳的烛光,缭绕的香烟,营造出肃穆的祭祀氛围,不过,这不是现实的场景,而是虚拟的网上祭奠。在网上,为亡故的亲人上一炷香,送一束洁白的百合,诉一段心曲,正在成为年轻人表达哀思的新方式。
记者发现,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在炎黄祭网、天堂在线、思怀纪念网等专司祭祀的网站登录的人骤然增多。这些网站提供点烛、上香、祭酒、献歌、留言、虚拟网上扫墓等网上祭奠服务,成为生者与逝者之间的“心灵花园”。在留言区,生者表露的那份牵念、那寸心曲,格外让人唏嘘:
——宝贝咳嗽好久了,一直也不好,早上起来我抱着她说:“大概是爸爸在想你了”,话没说完泪水就夺眶而出。宝贝懂事地用小手轻轻擦着我的眼泪说:“妈妈,你是不是也想爸爸了?”我点点头。“妈妈不是还有我吗?我也是你的宝贝呀。”“妈妈不哭,要不爸爸也会咳嗽的。”“一会儿我们不是要去看爸爸了吗?”我一把紧紧抱起宝贝,多懂事的宝贝啊!现在她虽然似乎还不是太懂得什么是失去,永远的失去……
——“不知道你在天堂过得还好吗?希望你在那里没有痛楚,没有尘世间的一切烦扰,只有快乐,只有欢笑!希望你知道我们想念着你,深深地。我宁愿相信你只是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所以始终有一份牵挂在我们心里。”
22岁的侯哲是上海一家网络公司的负责人,他在网上为去年离他而去的妈妈建立了一个纪念馆。清明前夕,他为妈妈献花、敬酒、上香,并为妈妈送上了她最喜欢的江南丝竹乐曲。侯哲对记者说:“这样的祭奠很私密、很自我,是适合我的方式。在网上,我可以无拘无束地和妈妈说话,我觉得她能听到我的话。”
山东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张勃说:“网上祭祀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传统祭祀方式在现代文明中的变异。现代人清明节不放假,没有专门的时间去扫墓,而且由于人口流动频繁,很多人工作的地方并不是逝去亲人的埋葬地,而互联网以其超越时空的特性弥补了这种缺憾,让工作繁忙的人也有机会、有空间表达自己的悼念之情。可以说,网上祭祀契合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传统精髓需继承
祭祀方式待创新
据民俗专家分析,纸钱至少在唐代就比较频繁地使用了,不过由于寒食禁火,那时的纸钱并不焚化。无论从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中的“风吹旷野纸钱飞”,还是从王建《寒食行》中的“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都能印证这一点。不过到后来,老百姓墓祭时开始烧纸烧香,甚至烧纸马、纸车,清明节的“烟火味”才渐渐浓烈起来。
最近,嵩山林区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450亩,据初步调查,此次起火原因是由于清明节前上坟烧纸引起的。而山东林业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清明前后上坟烧纸引发的火警火灾占三成以上。
有民俗专家认为,随着树葬、海葬等新的丧葬方式的推广,新的祭祀方式也会层出不穷,这些方式将更加符合现代人表达情感的习惯。
济南市民高萌萌是山东省直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她说:“相对于传统祭奠方式,我更愿意用个性化的方式来怀念故人。”
古人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或许我们以环保、文明的方式来追远怀人,让清明节洗却烟尘,才更符合其清雅深沉的节日精神。新华社记者王海鹰(新华社济南4月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