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经纬网4月5日讯:台湾《联合报》文章说,在顾全大局的共识下,检察官票选委员虽对“高检署检察长”谢文定的调动仍有疑虑,但终究踏入会场,为一周来的抗争熄灯。这个看似圆满的结局或许顾全了现实小局,但检察体系的未来和民众期待的大局呢?
文章说,直到今日,“法务部”说要调换谢文定的理由都未能信服检察官。
“法务部”的说词,和前两次“检察总长”夜宴调查报告一样,都被法界视为“先写主文、再找理由”;偏偏写出来的理由都不符一般经验法则,如果是一般法官写的判决,早已被依“理由不备”撤销。
再看谢文定的态度。检察官上门踢馆,要施茂林交代换谢的理由,这是何等的大事——如果检察官的怀疑子虚乌有,谢那有任凭长官受委屈的道理,应该力挺施茂林才是;可是谢文定只是闷头不语,要大家自己去解读,留下令人想象的空间。
正因为如此,检察官才会无法全然释疑。然而为避免检察系统因对立产生过度裂痕,且在“法务部”排山倒海的人情包围下,票选委员几经挣扎,还是决定和“部”里大和解,共同为新一波的检察人事背书。
不过,社会关心这一波检察不合作运动,支持的是检察官抗拒政治力介入,而非成全几个人的官位。检察官所要顾全的大局,不应只是眼前检察系统的和谐,而要制度性排拒政治力入侵。这次的罢审事件落幕,连这种难关都度得过,那怕有摆不平的检察官呢?
由此来看,检察官应该持续观察及监督这次不合作运动的发展,观察有没有后续的官位利益交换,会不会有地检署放水办案的情形。检察的尊严,要检察官自己监督守护,能做到这点,才算真正顾全了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