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来自国美电器的数据显示,在今年一季度的平板电视销售中,以LG、三星、东芝、索尼为代表的外资品牌拔得头筹,创维、康佳、海信等国内传统平板电视企业暂时落后一步。
外企在平板上的暂时性领先,引发了对国内企业的一系列担忧。
但另一种声音却认为,在市场竞争的大幕才刚刚拉开之时,就对我国平板电视的发展和企业的竞争现状妄下断言,为时过早。我国彩电企业还拥有难以复制的优势,其市场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
家电专家沈闻涧就认为,由于外企在海外扩展中关注利润、强调减少经营风险,因此在中国市场上一贯注重中高端市场的拓展。随着平板电视的快速普及,中低端市场份额将成为主力。但这部分市场并不是外企的重点。市场定位的迥异导致外资与国内企业并不会形成直接竞争。尽管外企在平板市场竞争中采取了价格策略,但这并不符合外企长远的发展战略,只是一种短期的权宜之计。
同时,在国内企业一贯强势的营销手段和市场布局上,近年来又出现了新变化。在平板电视市场集中的一二级市场上,国内几大彩电巨头与国美、永乐等连锁巨头强强联手,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同时,还积极拓展三四级市场网络,建立专营店、发展加盟店,将平板产品逐步导入各级销售网络,利用商家在当地的优势,提前推动平板电视在县城、乡镇市场的销售,建立了良好的品牌辐射。可以说,国内企业在平板市场上已提前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营销大网。而这正是多年来外企在中国市场的最大短板。
此外,在营销方法上,国内企业的手段更灵活、更贴近市场。在国美等卖场展开了一系列的终端拦截术,使得国内企业收获颇丰。配合户外推广活动、现场演出、买赠促销,既可以规避长期价格战带来的影响,还提高了企业对消费者的拉动。而针对农村消费者展开了一些增值服务,比如送货上门、免费调试、随叫随到上门服务等,为其今后在平板销售上的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眼下国内企业都在产品上下足了功夫,市场上出现了海尔流媒体电视、创维可录电视、海信高清多媒体电视等诸多功能型产品。通过将平板电视扩展成数码、通讯产品的信息交换平台,满足了国内消费者智能化操作的需要。
可以肯定的是,国内企业今年在平板市场竞争中,一方面要坚持自身的发展优势,提升产品功能、完善营销网点、丰富市场促销;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寻找突围平板技术瓶颈、价格战怪圈的道路。不能一味地比拼价格,更不能停留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必须借全球化技术融合之势,突围技术瓶颈。我们不否认国内企业的短板,但我们更看好国内企业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