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记者 李涛)我市将通过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推动农业生产告别“靠天吃饭”。市农林局有关负责人昨天透露,今后4年,市财政将陆续拿出近2亿元,对农业生产进行装备,力争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以上。
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制环境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大致分为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温室大棚等类型,是现代农业的标志。我市设施农业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截至目前已有栽培面积17万亩,种植范围则从起步之初的蔬菜栽培,向现在的水果、茶叶、花卉苗木、中药材、水产、畜禽等种养领域拓展。
据市农林局副局长戎新祥介绍,设施农业能明显增加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土地产出率。以蔬菜种植为例,露天生产的亩均效益为2000—3000元,而大棚生产的亩均效益至少达到了4500元。但遗憾的是,受一次性投入大、科技含量要求高等因素影响,郊县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并不高。目前,建造一个普通钢架大棚,亩均投入约1万元,档次稍高,其投入则达10万元以上。
基于此,我市决定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每年至少拿出4000万元资金,引导鼓励农民个人、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参与设施农业的建设。其中,计划对新增连片100亩以上的标准钢架大棚给予每亩1500元的奖励,对连片500亩以上的标准竹木大棚给予每亩300元的奖励,对防虫网给予每亩1000元的奖励,对食用菌大棚给予每万平方尺3000元的奖励,对3000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化温室则给予不低于30万元的奖励。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新增设施农业15万亩以上,确保160万农民人均来自设施农业的收入超千元。
南京是省会城市和特大城市,农副产品消费需求量大,仅蔬菜一项日交易量就达3000吨,但本地供应量却只占10%左右。这一现状也说明,助推农民发展大棚种养殖,不仅条件优越,而且前景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