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证监会一纸对公司立案调查的公告让此前涨势凶猛的杭萧钢构一下子躺在了跌停上。而被立案调查也成为顺理成章的必然结果。
4月4日仅开盘一分钟便被交易所方面紧急停牌的杭萧钢构,在4月5日公告称,“自公司股票2007年4月2日复牌后,公司股价又出现异常波动。
在停牌一小时后,杭萧钢构以12.41元的跌停价位开盘,除开盘瞬间上刺13.79元(刚好是4月4日的收盘价格)外,汹涌的抛盘刹那间将该股压在了跌停上。杭萧钢构全日成交399.93万股,换手率3.79%。但截至收盘,跌停价上仍挂着1633.73万股,占该股总流通盘的15.5%左右。从目前情况看,该股短线无疑酝酿着巨大的风险,连续跌停的可能性较大。
一个344亿元的“大订单”让杭萧钢构出现了连续12个涨停。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在该股2月中旬启动之初,大量浙江账户涌入杭萧钢构,并在第10个涨停位置(停牌前夕)集体清仓。这些资金的嗅觉真的那么灵敏么?其中是否涉及其他东西?
而当媒体对杭萧钢构进行质疑后,该股在3月16日收市后开始停牌,直至4月2日发布澄清公告后复牌。仔细阅读其澄清公告,并没有解答投资者关于“大订单消息是否提前泄漏”、“大订单是否能履行完毕”等实质性问题。同时,证监会对杭萧钢构的调查并未形成最终结果,该公司却得以重新复牌。
仅仅3个交易日后,该股就被立案调查。从时间上说,重新复牌的3个交易日(包括仅开盘1分钟的4月4日)似乎为庄家出逃提供了机会。从停牌到复牌,再到盘中紧急停牌,是不是应该在调查结果未公布前,延续自3月16日开始的停牌呢(直到公布调查结果后再复牌)?
最近一个阶段,题材股炒作盛行,各种消息满天飞,相关个股不分青红皂白地出现连续暴涨。这样的市况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对于监管者来说,如何在保障市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对相关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监管则需要大的智慧。杭萧钢构的案例或许给管理层提出了新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