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快车”飞行状况示意图
人民网4月6日讯美国宇航局5日宣布,“轨道快车”系列卫星日前在太空中开展的卫星燃料输送演习获得圆满成功。据悉,在本次演练过程中,“阿斯托”号卫星顺利地将自己携带的燃料输送给了“下颗”号卫星。有关方面介绍,“阿斯托”号先后将约14公斤肼燃料和8.6公斤的助推燃料通过液体管输入“下颗”号卫星体内。
“下颗”号在晚些时候把助推燃料重新“送还”给了“阿斯托”号。
除演练互相补给燃料外,“阿斯托”号还肩负着其它任务,比如自动脱离、近距离作业和再度对接,以及使用自己携带的机械臂为“下颗”号卫星安装一块电池。专家指出,“轨道快车”测试的技术既可用来修复太空中运行的美国卫星,也能“俘虏”敌方发射的小型无人驾驶宇航器。
不过,“轨道快车”在升空后不久曾发生小故障:“阿斯托”号上有个动力齿轮装错了方向,结果导致该卫星无法正确执行导航系统所下达的指令。地面控制人员只好利用“下颗”号卫星携带的导航系统来确保“阿斯托”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始终朝向太阳。在上传了新控制软件后,“阿斯托”号的齿轮才按预定计划开始工作。
据“轨道快车”项目负责人介绍,“阿斯托”号与“下颗”号卫星之间开展的燃料补给操作自动化水平并不太高:在地面控制中心做出23个批准命令后才得以全部完成。期间,“阿斯托”卫星机械臂上配备的数码相机为它和“下颗”号“兄弟俩”拍摄了约1600张照片。目前,这些照片已被传送回地面,并且由工作人员合成为一段录像。
“轨道快车”项目包括多种先进功能
本周晚些时候,“阿斯托”将把一块电池从自己的货舱安装到“下颗”号卫星上的一个特制插槽里。从16日开始,这两颗卫星将彻底“分家”,并开展一系列“捕捉卫星”演习。今年3月8日正式启动的“轨道快车”项目为美空军太空试验工程计划一部分,除“阿斯托”和“下颗”号两颗卫星外,还有4颗小卫星同时进入了轨道开展实验工作。
知情人士透露,上述预计耗资3亿美元的项目将持续91天。其中,波音公司的幻影工作室承担着重952公斤的“阿斯托”号(意为自动太空运输机项目)卫星的研发任务,布尔航天公司负责监制重约226公斤的“下颗”号卫星。由于美国现有航天飞机近年将全部退役,类似的“双胞胎机器人”将逐渐承担起维护保养太空中运行的各类美国军用宇航器的关键任务。
专家介绍,在太空中运行的卫星都属于“一次性产品”:它们在发射升空时“带足了各种必需物资”,多数不能在运行期间补充给养或者接受维护。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卫星燃料耗尽或发生严重故障,地面控制人员往往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造价不菲的卫星变成一堆毫无用处的太空垃圾。这就是“轨道快车”上马的原因。
美国“天军”野心勃勃
在“轨道快车”发射升空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布,三个月前进入轨道的间谍卫星“逝世”:地面控制人员恢复卫星功能的各种努力全部以失败告终。这颗造价数亿美元的卫星去年12月14日升空。地面测控人员在分析了卫星传回的有限数据后认为,这颗高性能间谍卫星上的电脑系统发生故障,且数次重新启动均告失败。
据悉,这颗先进卫星上携带有高精密照相设备,可拍摄极高分辨率的地球表面图片,是美国“未来图像架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希望测试成功的“轨道快车”能为解决类似问题贡献一臂之力。同时,五角大楼还要求各方加紧努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卫星武器,确保美军能“随时进出太空,并以绝对优势控制太空”。
为实现上述作战目标,美军第14航空队承担着关键任务:策划和指挥太空战;通过雷达和各种侦察卫星对9000余件人造天体实施“不间断”的监视与跟踪;通过卫星和雷达,为美国及盟友提供全球和战区弹道导弹预警与跟踪信息;指挥控制100多颗美国卫星,为国防和民间用户提供天气、通信、导航和侦察服务。如果“轨道快车”计划进展顺利,将为美国原本已经非常强大的“天军”再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可是,也有专家认为,美军提出的“卫星修理计划”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部分关键功能“极具挑战性”,有可能在太空测试工作中“出师不利”。美军方面对此表示,不会因一两次失败就放弃在太空中维修卫星的努力。(高轶军)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