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街口趴在地上的行乞者
被网友拍到的乞丐老朱昨日在西安雁塔路上继续行乞
本报记者 苗波 摄
“西安一磕头,老家盖栋楼”,这是乞丐圈中的一句顺口溜,金庸武侠小说中有一个虚构的丐帮,那么现实中“丐帮”是什么样子呢?记者近日街头调查发现其背后有不少黑手操纵。
街头乞讨众生相
装得很可怜 骗取同情心
网友在华商网发了“一位乞丐乞讨结束后用编织袋装钱”的图片,4月4日下午,记者前往西安市东大街进行寻找未果。
昨天,记者再次走上街头,不仅找见了报道中用编织袋装钱的乞丐,还见到街头其他形形色色的乞丐。
场景一:大学东路
一中年妇女管着三盲人
昨天下午2时许,在西安市大学东路西口的人行道上,一个人弹奏着电子琴,另外两个人拉着二胡,面前摆放着装钱的盒子,一个中年妇女坐在旁边东张西望,三个盲人轮流唱着几年前流行的歌曲,不停地有路人将钱投进盒子。见记者拍照,那个妇女走上前来说:“拍照是要付钱的,最少一元。”经过攀谈,她告诉记者,这三个盲人是河南、安徽的,她是咸阳的,她只是给他们带带路,每天赚10元钱,“我们租住在北池头村,一天能乞讨一百多元。”
场景二:雁塔路
残疾乞丐躲厕所数钱
根据报料人提供的线索,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西安市雁塔路上见到了网友抓拍的那名用编织袋装钱的残疾乞丐。坐在有四个滑轮的木头车上,面前依然放着个白布和盆子,上面写着他名叫朱来娃,潼关人,一级残废,盆子里面一大堆1毛、两毛的纸币或硬币。他肩上挎着个琴,偶尔拉上几下,记者在十米远处观察了半个多小时,每过几分钟就有行人向盆子里扔上几毛钱,还有一位市民给了他10元钱:“拿着,真可怜。”
“你这是怎么了?需要帮助吗?”面对记者的询问,这位叫朱来娃的中年人咧嘴笑,一句话都没说。一位行人经过:“你都上报纸了,帮你装钱的那个人呢?”朱来娃很明显地愣了愣,摇着头只是笑。
下午5时许,他将两个木棒撑着滑动木头车向北而去,横穿过雁塔路继续向北,进入鲁家村一个公厕。几分钟后,记者进入公厕,看见墙边的他,手上拿了一沓子五元十元的纸币正数着,“一十、二十、三十……”看公厕的女士说,以前没见过这个人。
场景三:钟楼附近
娃广场杂耍 大人旅馆收钱
昨天下午,西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的两位民警巡逻到钟楼附近时,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一个四五岁的女孩子倒立在一个木棍子上面,不停地旋转,旁边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前面没忘了摆放一个织布袋子,里面只有一些毛票,“这么小的不上学出来干这,是不是有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巡警上前询问。“一个袋子里面有八九十块钱,他们说有两个大人在旅馆里等着他们,每天回去后就将钱交给他们。”
巡警经询问得知,他们是河南周口人,一个5岁,一个13岁,来西安已经很长时间了,有两个他们叫做爸妈的大人带着8个孩子,每两个人一组,每天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晚上回去还要把钱交给爸妈。但是他们怎么都不说住哪儿。巡警提醒市民,这些街头杂耍的人后面都有组织者,千万别被他们骗取了同情心,他们或许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怜。
流浪少年曝内幕
前脚刚讨来 后脚有人要
昨日,本报刊发了《网友东大街上抓拍乞丐收摊用编织袋装钱》报道后,不少读者为此感到很震惊。记者昨日来到西安市救助管理站,见到了曾经当过乞丐的两位流浪儿,自曝了一些“丐帮”内幕。
现象1:少给钱挨打
16岁的小于是即将被西安市救助管理站遣送回甘肃原籍的流浪少年,临走前夕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透露出乞讨者这个特殊人群中一些内幕。小于流浪乞讨已8个年头,还自称是个“老江湖”,他感慨碰到最多的就是那些想拉他下水的人,“其实就是想控制我们的那些丐帮”,小于说:“他们骗我进入他们的组织,然后再控制我们乞讨所得的收入。”
去年11月份的一天,他刚从北京流浪到西安,经常在钟鼓楼广场活动,有一天他肚子特饿,也没讨到多少钱,旁边一位乞讨的老太太对他说,只要跟着她走,肯定不会饿着。于是小于跟着老人来到了她的居住地———观音庙附近的一间民房,房子里还住有3位乞讨老人。傍晚时房间里突然来了一位衣着干净整齐的年轻人,二话没说就向四位老人要钱,每人都能给个一百多元,一旦给少了便拿出绳子勒住老人的手脚进行踢打,躲在一旁的小于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四位老人将身上仅有的钱全部交出,后来才知道那名男子就是“丐帮”的小头目。后来小于找机会离开了那里。
现象2:乞讨签合同
在救助管理站中,另一位流浪少年伟伟的遭遇则更加证实了“丐帮”的存在。伟伟说,今年1月份,他在火车站附近乞讨,恰好碰到一位来自四川的60多岁的乞讨老太太,当时两人聊得非常投机,老太太想认伟伟做干孙子,当晚便带他来到二马路上一个民房。第二日,一男一女开着白色面包车来到出租房外,两人衣服穿得非常整洁,一眼就知道不是上街乞讨,刚进门那个男的用四川话问老太太要“帮费”,那个女的开始掀老太太的床,将藏在床褥下一大叠零钱抢走后,留下了十来元钱扬长而去,事后得知老太太离开老家时与他们签订了合同,大部分收入都归他们,每天只留些生活费。
现象3:一日讨1200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在西安的“职业乞丐”中以甘肃省岷县、安徽省涡阳县、河南人居多,主要是老年人和妇女,因为这些人群易得到人们同情,讨钱也会更容易。有的地方甚至整个村的人都在外乞讨,这些特点导致他们喜欢在异地群居。目前,西安市北郊和南郊一些偏远、房租便宜的城中村成了这些职业乞丐的聚集点,其中位于西影路的北池头村聚集人数最多。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北池头村,据一位村民介绍,村里住着至少有200人的职业乞丐,并且按地域分为“河南帮”和“甘肃帮”,其中甘肃帮中的男性比较多,河南帮的女性比较多。为了省房费,通常他们五六个人住在一起睡通铺,每天早晨六七点出门,每人按区域分片,互不争夺地盘,到了晚上六七点回家后换上整洁衣服,每天他们都要在村里的小卖部换整钱。经村里一小卖部老板证实,这些人每次来换整钱至少都是50元。他还透露,去年年前一个乞丐竟然一天讨到了1200元钱,还把钱拿到他这里炫耀。原来,这个乞丐是每当看见有人开高档车遇到红灯停在马路中间时,就上前缠着要钱,就这样一天“挣”了1200元。
救助管理站呼吁
警方打击组织者 市民不要给现金
记者在西安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目前在西安市的乞讨人员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了有组织的“职业乞丐”,这些人还不在少数,并呈上升态势增加。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曾经去甘肃省岷县考察过,发现那边的有些村庄成批的村民到城市去乞讨,通过乞讨,很多以前贫困的农民都“脱贫致富”住上了小洋楼,之所以能有这么多人去乞讨,背后肯定有人在组织,希望公安部门对这些组织者进行打击。
之所以乞讨现象屡禁不止,除了因为国家在2003年8月1日颁布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后,废止了原来强制性的收容遣送制度后,流浪乞讨者有了要求救助、拒绝救助、来去救助站自由的权利,他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滞留城市,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懒惰、好逸恶劳。他给记者算笔账,一个普通劳动力在外打工,一个月最多只挣1000元钱,在城市里乞讨,每天至少能有50元的收入,而且还很自由。“有的乞讨者每年被救助遣送回家就有十多次,每次都是刚遣送回去,过一阵子又在西安街上出现”。他建议国家应该建立禁止繁华街道和旅游景点乞讨的法规,让这些好逸恶劳者没有生存空间。鉴于国家有完整的救助体系,西安市救助管理站这位工作人员呼吁广大市民,不要给街头乞讨者现金,让他们通过各级政府进行正常程序的救助,也从源头上杜绝那些好逸恶劳的乞讨者,如果市民想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可通过各地的慈善机构来捐钱捐物。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杨明 卿荣波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