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头版头题刊发反映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强市”战略的报道———
编者按最近两天,《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相继刊发反映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强市”战略、壮大花卉产业实现经济文化双丰收等方面工作的报道。
其中,《经济日报》4月5日在头版头题位置刊发题目为《洛阳加快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报道,介绍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光明日报》4月4日在第四版刊发题目为《牡丹花开两相宜》的报道,介绍我市壮大花卉产业实现经济文化双丰收的成绩。本报今日全文转发《经济日报》稿件,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讯 《经济日报》记者 党涤寰 《洛阳日报》记者 赵志伟报道近年来,河南洛阳市大力实施“科教强市”战略,通过加快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使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331.7亿元,科技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
2006年,洛阳市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将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由2005年的2300万元增加至2700万元,全市用于技术研发的经费达到9亿元。在工业领域安排实施了80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突破了一批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提升和改造了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对8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投入产业化贴息资金1196万元,使新兴产业呈现出高成长性态势,推动了全市经济结构调整。
洛阳积极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先后在摩托车、电解铝、轴承、多晶硅等优势领域建立了3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全市高校的优势学科建成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同时,启动了创新型企业评审、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评审、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市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使全市的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9家,全市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有26家建立了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去年,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较上年增长11%;实现增加值70亿元,较上年增长14.4%。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8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744种。
洛阳市努力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创业的浓厚氛围。财政每年拨专款设立1000万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新建了留学生创业园和中俄科技园等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区,全市科技创新的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资源更加丰富。目前全市拥有的各类科研开发机构达600余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万,其中,“两院”院士5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8万。良好的科研环境,浓厚的创业氛围,有效推动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06年,全市产生各类科技成果27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级以上奖励73项。一批又一批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使“洛阳制造”享誉海内外:中铝集团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变形镁合金板材成功应用到波音飞机上,使洛阳市继续保持有色金属材料研发的优势地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二五研究所使钛合金精铸技术赶超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攻破“12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成套装置”关键技术基础上,洛阳市积极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建成投产了国内最大的300吨多晶硅生产线,引来了全球第六大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商,催生出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组织实施“农作物育种及示范”专项,已选育出小麦、玉米、蔬菜等作物新品种15个,其中小麦新品种“洛麦21”区试结果亩产达649公斤,刷新洛阳水浇地小麦高产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