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童与他们的“责任家长”在一起。
在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孩子享受着“责任家长”的关爱。
流浪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曾受到过严重的伤害,他们变得不容易相信别人,拒绝别人的帮助,没有安全感,如何让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再受到伤害,重建他们的人格和成长路径,天津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在全国同行中首次尝试开辟了“责任家长”保护教育模式,让儿保中心的年轻老师们在家庭情景式的相处中,与流浪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用爱温暖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通过“家长们”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循循善诱的教育启发以及切实有效的心理疏导,让这些流浪儿童能够敞开心扉,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
经过半年的尝试,已有37名流浪儿童重新回归家庭(过去每年仅有1、2名流浪儿童回家),10名智障儿童的智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探索了一条更易被儿童接受的全方位的救助保护新方式。昨天,国家民政部有关领导来津考察,认为这种保护教育流浪儿童的模式符合儿童的天性,适合儿童的特点,应在全国推广。昨天在儿保中心,记者见到了13岁的维族男孩努艾力,聪明乖巧的他懂事地牵着“家长”孙雅怡的手,满脸幸福的神情,让我们很难想象他曾是一名被拐卖的儿童。孙雅怡告诉记者,努艾力是今年2月来到中心的,刚来时,孩子的自我保护心理特别强,不愿与人交流,爱耍小孩子脾气,仅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由于是维族人的原因,语言理解上有一定的差距,喜欢独来独往,与其他孩子的关系也不好。面对这种情况,孙雅怡勇敢地承担起了“责任家长”的重担,为了更好地与努艾力交流,孙老师经常利用闲暇时间翻阅一些关于维族的书籍,并且主动和他讲维族的风土人情,并针对他的特点,组织努艾力参加球类运动,让他和别的孩子在一起玩。孙雅怡说,一次我在和努艾力闲聊时,谈起了维族舞蹈的事情,没想到努艾力听后非常兴奋,忽闪着明亮的眼睛,用还算流利的汉语解释着,时而还会比画,最后他还向我提议“一起跳舞”。通过这次谈话,我终于找到了打开努艾力心灵的钥匙。此后,孙雅怡还针对他的年龄特点,教他学习礼貌礼节方面的知识,让他知道“进屋要敲门”、“见人要打招呼”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孙雅怡发现努艾力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教他的东西很快就能掌握,慢慢地,努艾力开始信任孙老师,有什么困难、不懂的事情都会来找孙老师,经常和孙老师在一起。孙老师说,我每天早晨来上班时,努艾力就会从很远的地方喊一声“孙老师好”,然后第一个跑过来抱住我,跟我手拉手走进办公室,有时他还会把亲手画的画送给我,我感觉到他已经把我当作他的家人了,现在我们的心贴得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