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升初电子学籍封堵“派了不去”
严限跨区择校素质评价和成长手册有望取代各种竞赛成绩和考级证书
今年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小升初)政策终于出台,尽管仍然是“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但今年的小升初规则显然有针对性地填补了一些政策漏洞,成为名副其实的“升级版”。
解读跨区入学需区县教委审批
根据小学、初中免试入学和就近入学原则,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持户口簿可以在户口所在地或家庭实际居住地(凭房屋产权证或相关证明)就近入学。
家长可以以户口所在地和居住地其中的任何一地为入学地点,如果因为目前就读的小学和所选初中不在同一区县而需要跨区入学的,属于正常行为,由学生向学校或相关招生部门提出申请办理跨区手续。申请跨区到户口或家庭新住址所在区县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年级学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就读的小学填写“初中入学登记表”,由学籍所在区县教委审核并加盖公章,再到户口或家庭新住址所在区县教委办理登记手续,登记后将“初中入学登记表”交回就读的小学。该生由登记部门所在区县分配入学,原学籍所在区县不再保留其初中入学资格。录取外区县小学毕业生的初中新生名单,需经各区县教委主管科室批准盖章。
因为对跨区择校限制更严格,今年教委强调,各区县教委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本区域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实际情况,划定每所学校对应的服务片,每片内都要有群众认可的学校,学校应首先接收本片内学生。
电脑派位
结果不能更改
电脑派位仍然是今年小升初的入学方式之一。以往因为择校问题较普遍,常会有学生“派而不就位”,从今年起这种局面将得到控制。由于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启用,学生必须跟着学籍走,“二次流动”将不可能实现。
据了解,市教委已经为全市中小学生建立了电子学籍,各区县的小升初名单将直接从电子学籍中提取。学生从10种小升初方式中选择一种升学就位后,6月份就将建立学生的初中电子学籍。电子学籍建立后,学校无法再删改。学籍名单由区县教委直接导入各初中校的电子系统。学生开学时持现在手中已有的学生卡(IC卡)刷卡报到,只有学校系统内有学生名单,刷卡才能成功。而且每张学生卡只能刷一次,刷完之后卡内记录就清空了,不可能再进行二次刷卡。
据介绍,学生入学后再到其他学校借读的可能也不再存在,因为市教委将扩充学生卡的功能,以后学生的综合测评、平时表现、体检情况都将随时记录到学生卡内,学生必须在学籍所在地完成学业才能填写这些记录。电子学籍还将成为三年后进行中考报名的依据,甚至高中升大学的参考。
录取依据
看素质评价和成长手册
市教委再次明确:所有学校不能通过自行组织的考试或测试录取学生。今年首次要求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公示制度、告知制度。
今年各学校只能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成长记录册为主要录取依据。
暂时未进行调整的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民办学校,原则上面向本区县接收新生,并首先完成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分配新生的任务。学校要在区县招生部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操作,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成长记录册为主要录取依据,不得进行与入学挂钩的考试、测试,不得要求报名者提供各类荣誉证书和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等证书、证明,并不得以其作为录取的依据。
今年首次要求体制改革校、民办校、实验校(班)、艺术体育特色校四类学校向社会公示,接收社会监督,公示内容包括:当年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经区县政府批准的小学、初中入学工作方案和招生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招生项目、区域范围和人数等。
实验班
入学不得考试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名举办重点校,以开展实验研究、办特色班为名举办重点班,并以此为名测试、选拔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必须建立在普通班级和学生的基础上。从今年起,本市将用2至3年时间逐步取消各类实验班。就读实验校(班)入学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成长记录册为主要录取依据,不得进行与入学挂钩的考试、测试,不得要求报名者提供各类荣誉证书和学科类竞赛、等级考试等证书、证明,并不得以其作为录取的依据。
特长生
招生数量今年不减少
今年各区县将采取发放测试卡等措施控制学生报考实验班和特色校的测试次数,每个学生参加测试的学校原则上不超过两所。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艺术类特色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文艺传统项目学校、科技活动示范学校,初中原则上只能面向本区县接收特长生。特长生专项测试工作由区县教委和相关部门统一组织,测试内容只限学生所报特长项目。各校接收文艺、体育、科技特长生的计划(包括有特殊原因需跨区县接收特长生的),须报区县教委批准,数量控制在2006年的比例。
为避免学生赶场考试,对报名的小学毕业年级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的特长测试,统一安排在5月19日至20日。暂时保留的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实验学校(班)招生入学工作,安排在5月26日至27日。
对于招收特长生和暂时保留的实验班招生,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教委建立统一的招生规则,取消学校自行设计的招生规则。
外地农民子女
“五证”齐全免借读费
外地来京流动人员中适龄儿童少年可以在公办和民办中小学借读,其中来京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公办学校借读,提供户籍证明、户籍所在地无监护人的证明、暂住证、务工证和住房证五证,可以免交借读费。
反应
校长不知所措文件中太多“原则上”
新的小升初政策出台,最关心的除了家长和学生还有初中校长。但面对更加严格的限制,更多的校长还是采取观望态度。公文在关键处过多地使用“原则上”,令大多数校长不知所措。
“不让我们以竞赛成绩和考级作入学参考,那参考什么呢?”一位示范校校长对政策表示质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成长手册的内容太粗略了,几乎学生之间都没有差别,我们收到上千份这样的资料,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选拔学生?”对于新政策,校长们更关心的是如果违反了会有什么惩处措施,但除了“公示”、“社会监督”,市教委却对此并没有详细规定。
新政策对于普通校是个利好消息,普通校的校长们盼望的“生源均衡”原则上似乎可以实现了,但这些校长目前并不乐观。一所完全靠电脑派位收学生的学校校长认为,“如果完全能按新政策做当然是好事,但教委只出原则、没有解释,让下面的区县教委很难办。估计示范校还会找到新方式挑学生。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年电脑派位的学生会增多。”
本报记者 李莉
图为:从各种辅导班里解脱出来,孩子和家长有盼头了。胡铁湘 摄
链接
十种小升初入学方式
■划片分配入学
■就读寄宿学校
■就读暂时未进行调整的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校
■就读民办学校
■就读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艺术类特色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文艺传统项目学校、科技活动示范学校
■就读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暂时保留的实验校(实验班)
■就读盲校、聋校、培智学校、中小学附设特教班
■就读企事业举办子弟学校
■接收“共建”单位职工子弟
■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借读
今年小升初入学日程表
■5月11—12日区县教委受理回户口所在区县和到家庭实际居住地所在区县的学生初中入学登记。
■5月12—13日
体育、艺术、科技传统项目校受理小学毕业年级学生报名。
■5月19—20日
对报名的小学毕业年级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进行特长测试。
■5月26—27日
暂时保留的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实验学校(班)开始进行招生入学工作。
■6月13—15日
小学举行毕业考试。
■6月23—24日
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培智学校进行入学登记。
■7月6日前
区县教委通知各中学初中入学分配结果,区县教委将各初中校录取的名单下发。
■7月12日始
各中小学(含接收小学毕业生的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培智学校)发放新生“入学通知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