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石家庄4月6日电记者王方杰、王明浩报道:今后,河北省的农村学校,将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线,按照“学区”进行布局建设,学区中心校由县直管。据介绍,河北也是国内首个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学区”建设改革的省份。
据河北省教育厅介绍,当前,校际差距、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严重阻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在河北,农村初中已成为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教育质量低,部分学生流向城镇,不少学生因此辍学。
为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整合教育资源,2007年,河北将在农村全面推进学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按照要求,各县(市)在制定学区规划时,要把农村初中作为建设重点,解决好农村学生的“择城”热和城镇初中大班额等问题。按照人口分布状况、学校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和今后教育规模等因素,将全县(市)划分为若干个学区,以2—4个乡镇(4万—6万人口)为单位设置学区中心校,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同时,相应撤销乡镇中心校。
此外,河北省教育厅还要求各地,应把学区改革与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结合起来,积极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办学。新建初中办学规模要达到每个年级6至12个班,新建小学要达到2至6个班。对确有困难的山区和偏远地区,可保留教学点或施行单班制。同时,小学应取消包班制,实行分科教学,并将空余的教师编制,用于重点解决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和体音美课程教师编制不足问题。河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全省的实际看,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把农村义务教育当成“重中之重”,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打破行政区划,首先为办学规模的合理化扫清了障碍,规模上去了,继而带来的不仅仅是学校学生数量的提高,更是教育资源的“巨大聚集”。教育资金的相对集中为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标准化学校建设带来了强有力的保障,而教师资源也得以优化整合,教师专业化进程将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