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42街》演员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表演。
任峰涛摄
将在华推广音乐剧
“我们邀请每一位中国人来和我们一起跳舞。”谈到将在9月上演的百老汇剧目《42街》时,东方百老汇的外资方、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负责人小罗伯特·尼德兰德说。选择曾获托尼大奖的《42街》作为首演,是因为该剧是最具代表性的百老汇音乐剧,歌舞场面很大,英语对白不太复杂,易被中国观众接受。《42街》在中国的平均票价约为300元人民币。
随后,《国王与我》也将在年内上演。
在美国,百老汇已成为音乐剧演出的代名词,与好莱坞一起成为文化标志。近几年,一些百老汇音乐剧陆续来到中国演出。2004年,《歌剧魅影》在上海连演百场,《猫》、《音乐之声》、《狮子王》等上演时也场面火爆。同时中国本土音乐剧不甘落后,2005开始全国巡演的《金沙》演出近500场,观众超过15万人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已作了4年调查的倪德伦,正式挺进中国音乐剧市场。
尽管已有一批中国观众成为音乐剧的拥趸,但东方百老汇董事长陈纪新表示,使欣赏音乐剧成为中国观众的一种文化消费习惯,还需时日,“我们计划用三到四年的时间培养成熟观众群。”学生是其今后最主要的观众群,为此他们将采取优惠票价、举办音乐剧夏令营、开展校内外音乐教育等方式,最大限度争取这些未来观众。
此外,公司还有意在长沙建立本土化节目制作基地,并在中国培育音乐剧演出和管理人才。
搭建演出业商业平台
“百老汇中国院线”是由北京、上海、武汉等加盟城市的剧院、制作人、观众服务公司和营销机构组成的联合策划、共同运作项目的市场推广渠道。今后几年它还将涵盖二十几个主要二级城市,而在这些剧院联合上演的将不只是百老汇音乐剧。
“音乐剧只是开路,我们要引进百老汇的成功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搭建国内演出产业的商业平台。”陈纪新说。
“百老汇中国院线”是中国演出业中第一个全国性剧院院线。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演出市场已开始产业化运作。“剧院结合的模式是中国演出业的趋势,院线制是其中的方式之一。”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说。
在陈纪新看来,搭建好院线这个平台,中国自己的艺术产品也可最大化地转化为市场价值。不过,陈少峰指出,对于“院线”,有些问题仍待解决,这仅仅是演出产业资源整合的第一步。
外资非公资本作用渐强
“我认为应鼓励国际主流的企业和投资人进入中国市场,合作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陈纪新说。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国际文化经纪人,他曾促成“三高”紫禁城音乐会等一系列大型演出。“我国文化企业在服务观念上存在差距、诚信意识不够、人才缺乏,这些方面在对外合作、竞争中可以得到改善。”他说。
东方百老汇是文化部2005年修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后,第一个获得从事演出经纪和剧院管理许可的中外合资企业。演出业是较晚允许外资进入的文化行业,中国加入WTO以来,图书出版、影视制作、广告等文化产业领域,海外资本进入程度都越来越高。
除了外资,陈少峰还表示,在我国今后文化产业发展中,民营企业将会扮演主要角色。东方百老汇的中资方、时代新纪元文化传播公司就是民营企业。《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文化单位中的非公有资本占到49%,文化产业领域投资多元化格局已形成。“政府进一步加强非公资本企业的市场地位,提供更大空间,这对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走出去都有利。”陈少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