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在周口、安阳分别召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座谈会后,经过两天的实地调研,4月5日下午,河南省长李成玉又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如何提升郑州的首位度、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出席会议。
座谈会上,郑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了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工作重点。
在听取了郑州市的工作汇报后,李成玉指出,近年来,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这得益于我们着力推进国企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县域经济,切实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走出了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发展路子。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必须找准工作着力点,挖掘发展潜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要在制定具体政策支持黄淮传统农区加快发展,促进安阳、濮阳两市快速发展的同时,推动省会郑州加快经济转型,提升首位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李成玉进一步指出,近年来,郑州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GDP总量突破2000亿元,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6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大、标准高,卫星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普遍提升;工业结构调整开局良好,一些高新技术项目开工建设,一些工业企业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联合重组;县域经济领跑全省,有3个县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新郑继巩义之后跻身全国百强县。郑州市近年来的变化,不仅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改善河南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站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来审视郑州,切不可盲目乐观、固步自封,要看到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还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形势,主动查找差距,进一步加压驱动,开拓进取,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李成玉用翔实的数据,深入分析了郑州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区域经济竞争压力。他说,作为近亿人口的省会,郑州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6年来仅提高1.7个百分点,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仅居第24位,首位度低,龙头带动作用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三产占GDP的比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仅居第21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7%,居全省第9位;经济外向度不高,外贸依存度在9个中部及周边省会城市中居最后一位,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全省生产要素的聚集和县域经济的支撑,城区经济相对薄弱。另外,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建设大郑州的气势还显得不足。所有这些,都要高度重视,正确对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目前,郑州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建设大郑州,提升首位度,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和奋斗目标。”李成玉语气坚定地说。他强调指出,国外经验表明,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城市发展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并进入相应的转型期,也将面临产业转型、结构重组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郑州要实现省会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跨越,必须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加快郑汴一体化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发挥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切实优化城区与卫星城市的发展布局,形成区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李成玉强调,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坚持二、三产业并重,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突出抓好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的重大项目建设。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金融、保险机构落户,提高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科学定位核心城区、卫星城市和郑东新区的发展方向和阶段性建设目标,合理、有序地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核心城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升级换代,推动经济增长主要由服务业增长带动。卫星城市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形成产业集群。郑东新区要抓好后续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尽快集聚人口、聚拢人气。要加快郑汴产业带建设步伐,成长性好、污染少、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尽量布局到郑汴产业带,尽快推进郑汴产业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要大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科学谋划未来的发展。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尤其在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要切实解决好群众就业、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
李成玉最后强调,省会建设要坚持省、市联动,统一步调。省直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支持郑州的发展。郑州市要自我加压,永不懈怠,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倍加珍惜省会城市的地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务必把各项工作紧紧地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王文超在讲话时表示,加快省会郑州的发展责任重大,要深刻认识差距,全面查找不足,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记者王磊朱殿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