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河南省人事厅厅长王平带着河南省811家用人单位的13561个职位,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摆开“纳贤台”,进行公开招聘。
此次招聘的1万多个职位中,包括科技副职(副县级)人选69人,公务员2240人,学校、科研单位、医疗机构、大中型企业等11092人,博士后流动站160人。
上午8时30分,招聘会还没开始,应聘者已在世纪馆旁边的操场上排出了百米的长队。记者了解到,这些人中,大多数是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为什么愿意离开北京到河南去工作?记者随即进行了采访。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博士后郝敏7时就来到招聘会场:“昨天在网上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单位。”郝敏准备报名科技副职在地方上挂职。“不想在北京‘挤’。人的成功不是千篇一律的,政界、科技界许多杰出人物都是从基层做起的。地方上的舞台更大些,如果选择在首都的某家研究所工作,可能一辈子也出不了什么大成果。”
“在北京生活压力太大,我不在乎有没有房子和车子,可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这些,别人就觉得你好像不行。”已经有了儿子的社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士说,“所以,我希望到地方上找个安稳的职位,踏踏实实地做事,也许能干出点儿名堂。”
“回去有些迫不得已。”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博士说,在北京,想去的单位进不去,相比之下,河南开出的条件很好,提供的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做事的岗位,下决心干,总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他告诉记者,他直接选择报名到地方挂职。
10时30分,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人事部的工作人员,已经在招聘法律顾问的牌子上写上“已招满”。“本来计划招两名,现在已有10个中意的了。”
“还是想离家近点儿吧。”选择回老家郑州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雷磊说,“河南是中部大省,现在经济发展最有潜力,也最需要人才。”他告诉记者,郑州不久前刚投资1800亿元建高科技园区,“郑东新区的规划建设,郑汴一体化的战略,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提起家乡的变化,雷磊如数家珍,“这是高技术人才施展抱负的大好机会。”
老家在四川的小秦,此次向河南省信阳市某医院递交了一份简历。她说:“我每次从老家出来,坐车都路过信阳,感觉那里比我们老家还要富裕和发达。再说,现在医疗方面的一些岗位在北京、天津已经没有空缺了,我本人也很想从基层干起,那里能学以致用。”
说到去河南的不足之处,多位博士都提到“解决不了配偶的工作”问题。“博士生一般都已经结婚,很多人都有了孩子,如果不解决配偶的工作问题,恐怕会影响工作吧。”社科院一位姓李的博士对记者诉苦说,“本来已和河南理工大学谈得差不多了,方方面面都很满意。惟一遗憾的是,对方不给我爱人解决工作。”
“地方既然需要高学历人才,就应该解决这些人才的后顾之忧。”今年31岁的另一位博士说,“妻子女儿是最大的牵挂啊。”
中央党校哲学系的尹建军,今天也和3位同学来到会场。“来之前,我们的自我感觉不是太好,现在就业状况恶化速度太快,博士生还不如两年前的硕士生好找工作。”
但到了招聘现场,他们恢复了些信心:“到地方上去,条件也不差呀。”
据记者了解,河南这次引进高层次人才,用人单位都提供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和安家费。鼓励和支持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事业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岗位,特岗特薪。”“确实很尊重人才啊!”尹建军和同学商量着,“可以考虑回老家干事了。”本报北京4月7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