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老窃贼并不缺钱,仍要上街扒窃,自称不偷心里不舒服;心理医生表示偷窃癖可以心理矫正
本报讯(记者冯超实习生郝旖旎)“有20%%的扒手是因为心理问题而持续偷窃的。”昨天,反扒16年、我市新一届破案能手之一的二级警督黄先告诉记者,若有心理医生为这部分扒手送来“心灵鸡汤”,那就太好了。
家里不缺钱仍窃老人
黄先是反扒总队三支队反扒二组组长,他与扒手打了16年交道,刚被评为我市最新破案能手之一。
“越是年纪大的扒手,心瘾越大。”黄先说,一般地,年轻扒手扒到钱后都会花光,当扒到40多岁时,扒窃就成了一种习惯。扒手自己也常很痛苦,都说几天不扒心里就不舒服。
“沙坪坝有一个出了名的老贼,外号叫帽子,儿女都有正当工作,家里并不缺钱。他只偷街上老婆婆的钱,偷多偷少都无所谓,但一定要偷,不扒心里就难过。”黄先介绍,老人们身上不会带多少钱,“帽子”每天偷的钱,往往仅够打点酒喝。3月20日,“帽子”被送劳教了。
“像这样的因心瘾而偷窃的扒手,有20%%左右。”黄先认为,如果心理医生能开导他们,也许能把这些人从扒窃的泥潭里拯救出来。
老贼扒到钱眼前冒光
“前几天,我们抓到一个50多岁的老贼,外号叫猩猩。他有房子,一人住,儿子也已经工作了。他的生活负担极小,但仍要上街扒窃。”
黄先回忆,与“猩猩”长谈时,“猩猩”自称十几岁时就混社会,成了小偷。25岁前偷到的钱,都会花个精光。25岁时结了婚,想再干两年就收手,结果两年后有了孩子。于是又想等养大孩子就不偷了。但现在孩子已工作了,还是收不了手。
“扒到钱时很兴奋,觉得眼前冒光。”“猩猩”告诉警察,自己也不知怎样才能歇手。要是儿子知道自己是小偷,什么都完了。
黄先说,像“猩猩”这样的高龄扒手,都面对这样的困境:一方面想歇手,另一方面又想去偷,被抓了又怕家人知道。
扒窃心瘾需系统矫治
记者就此采访市精神卫生中心教授苏华龙。“这种情况会存在于部分扒手身上,是一种后天自我强迫形成的偷窃癖。”苏教授分析,每一次扒窃前心理会紧张,长期积累起来就导致心理畸变。每当偷到东西时就很兴奋,把扒窃前的紧张情绪泄掉一部分,因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苏华龙说,扒手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他们难以认知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出了毛病,只知道不偷心里就不舒服。“这种负面心理状态是可以矫正治疗的,但须正规、系统、长期地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