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不但种草莓赚钱,还在企业参了股,每年都能拿分红,去年又分到了万把块钱呢!这些多亏了叶书记。”正在草莓大棚忙碌的海门市常乐镇培育村村民周亚芳说。
5年前还在为没钱给儿子结婚盖房而犯愁的周亚芳,如今家庭年收入已达4万多。
叶剑生,人称“草莓书记”,1999当选为培育村党支部书记后,鼓励村民种草莓,并承诺“赔了是我的,赚了是大家的。”通过几年的发展,如今村里户户有大棚,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0056元。
“也许在我有生之年,培育村赶不上华西村,但我们要学习吴老书记那种坚持一心为民,几十年如一日地带领村民致富的精神,要把他的精神‘引种’在我们的庄稼地里。”叶剑生说。
2002年,带领村民种植草莓初尝甜蜜的叶剑生,脑子里又打起了工业的算盘。“培育村要发展,光在农字上做文章还不够,得把村级工业经济搞上去。我效仿华西村的做法,动员大家把种草莓赚的钱拿出来,参股企业当股东,既帮助了企业发展,年底还可以分红。”叶剑生告诉记者。目前,培育村19家企业中,有村民参股的企业占到了60%,2006年全村工业应税销售突破2亿元,仅蓝天纺织有限公司一家分给村民的红利就达80多万元。
“5年来,我们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有时我也想歇一歇,但去年参加全省首期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后,我触动很大。”叶剑生坦诚地说,“吴仁宝都80岁了,还要继续干下去。也许我们在经济规模上赶不上华西村,但我们求发展的势头不能输。我们一定要带着老百姓拼命干,加油赶,力争做全省、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在常乐,像叶剑生这样的吴仁宝式的好干部还有很多。近年来,特别是“双学”活动以来,该镇注重建立“支部+协会+农户”的致富链,实施结对帮扶、联动帮扶。村干部创业率达90%,单位帮村、党员帮户落实率达100%。目前,全镇90%以上的农户都有外出务工人员或致富项目。2006年,该镇先后投入5000万元,实施惠民项目32个,培育发展的草莓、西甜瓜、优质果蔬、苗木花卉等4个农业主导产业,亩均收入超万元。去年7月,常乐镇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中央和省领导前来视察,对其富民经验予以肯定。本报记者陈明董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