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委把社区党建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摆上位置,切实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省委常委都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并坚持经常深入联系点指导工作。
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党在城市基层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全省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加强了在小城镇、关停破产企业聚居区及城市新区、开发区和新建居民区建立社区党组织工作。结合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工作,在调整社区设置时,同步调整、健全社区党组织,突出抓了社区独立党组织的建立和规范,努力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党在城市基层的严密的“组织网”和有效的“工作网”。目前,全省398个街道和2661个社区全部建立独立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
强化选拔培养,街道干部队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紧紧围绕班子建设这个关键,全省各级党组织积极拓宽渠道,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改进用人机制,采取从机关下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从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中选贤任能,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队伍。截至目前,全省街道党(工)委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达到95%,平均年龄42岁;社区党组织书记高中以上学历的达到97.3%,平均年龄41岁。同时,不断加大街道社区干部的培训力度。
开展城区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共驻共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正在形成。按照中组部提出的建设街道社区党组织“五个好”目标的要求,在全省推开了争创“街道社区先进区(县、市)委”、“五个好”街道党组织、“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城区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充分激发街道社区党组织“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
全省普遍建立了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参加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调机构或协商议事机构。各地街道社区党组织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积极探索建立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党组织无活动场所、无活动经费,社区党组织书记无工作报酬的“三无”问题的有效机制,社区基础建设不断改善。从2002年开始,在全省深入开展了街道社区“五有一创建”活动,即有一个强有力的街道社区领导班子,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和社区工作者队伍,有一个协调和谐的工作新机制,有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途径,有一个安全文明的社区环境;创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先进区(市、县)委和先进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活动。全省各级投入资金15696万元,2005年“三无”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切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区、街道、社区各层面的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服务组织,建立健全街道社区服务体系。全省共建立区(县)级服务中心285个,街道服务中心2062个,社区服务网点36060个。积极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大力推进“政务超市”、“阳光大厅”等“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的方式和手段,积极倡导社区志愿者开展多种方式的志愿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社区建设为城市文明注入了生机活力,各类社区文娱活动激发起居民乐观向上的精神,社区文明成为引领城市现代生活方式的主流文化。(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