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
(记者徐力)自2001年首次发现至今,金沙遗址不断给考古学家带来惊喜。但大家最关心的是:金沙王国究竟从何而来,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昨日,以“解读金沙”为题的陈列馆第五展厅向记者开启大门,从陶罐、石俑到铜人、船棺……一件件以时间顺序排列的文物,将金沙王国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
金沙:古蜀国政治经济中心
第五展厅采取环形布展,色调明朗,居中的是一块面积约50平方米的大沙盘:成都平原被群山包围,纵横的河流边,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彩灯,“这就是与金沙同时期的古蜀国全貌,平原靠西边亮点聚集最多最密的地方,就是金沙。”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朱章义手指沙盘讲解,近几十年来,在成都平原及四川盆地周边地区,已发现了十二桥、羊子山土台、彭县竹瓦街等几十处与金沙相类似的商周时代遗存,它们正如这沙盘上的彩灯一般,在金沙周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烘托出此时期金沙作为古蜀国经济、政治、宗教、文化中心的显著地位。“它们与金沙一起存在了500余年,共同架构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蜀王国雄浑壮阔的社会历史图景。”据介绍,金沙时期古蜀国的疆域十分宽广,从目前考古学已获得的信息分析,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北至陕南,东至三峡,南至雅安甚至云南北部的昭通,人口达数十万之多,丝毫不逊色于同时期中原古国政权。
身世:脱胎于三星堆文明
大量的象牙、陶器、青铜器,相隔仅60公里的金沙与三星堆,在出土器物的种类、造型和纹饰特征方面基本一致,同时,金沙的年代又略晚于三星堆遗址,所以其金器、玉器的制作水平又明显比三星堆成熟。“种种迹象都表明,金沙文明是三星堆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朱章义表示,三星堆文明与金沙文明交替的历史时段十分吻合,这正好破译了多年未解的三星堆文明消失之谜。“金沙兴盛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这正好与三星堆文明走向衰落的时间接踵,所以考古界有一种说法是三星堆举家迁徙到了金沙。”
一个几平方米的土坑中,密密匝匝的青铜器堆积了好几层,而且多有破损……“这里必定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手指着展厅中的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朱章义做出了一个大胆推测:金沙强大之前,可能同周围的其他部族一样,归于三星堆统治之下,然而随着自身的强盛,金沙族群有了独立的想法,于是金沙人发起一场旷世大战,一举消灭了三星堆文明,同时将从三星堆文明中继承到的精髓发扬光大。
谜团:金沙文明走向何方?
辉煌了500余年之后,金沙文明又去了何方?走到展厅一角一具长6米多的船棺前,朱章义介绍:“这里就是金沙文明的一个断点。”据悉,至春秋中期,金沙王国已经衰落,其政治中心从现在的金沙遗址朝东迁移,突然,整个金沙文明彻底消失,没有任何文献和出土文物证实金沙去了何方。成都商业街大型战国船棺、新都马家大葬等墓葬的出土,让世人见到了金沙古蜀文明的再度辉煌,但其间留下了两三百年的历史空白。
朱章义说:“这一神秘的历史空白,我们正在努力寻找文献和文物将其填补。”他还推测,“古蜀国末期的金沙文明,已经受到周边新兴部族尤其是中原势力的压迫,为保全政权的完整,古蜀王带领王都臣民藏进了四川盆地边缘的连绵深山中,与外界断绝了联系,直至战乱平息之后才再度回到成都平原。”
金沙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古蜀史研究的空白,人们终于找到了三星堆的余脉和战国蜀文化的源头。近几年的发掘与研究,虽然揭开了金沙神秘面纱的一角,但遗址文物中的铜立人手中拿着什么?反捆双手的跪俑是谁?玉璋上文字是何意义?除了去向外,整个金沙遗址仍有许多谜团一时无法解答,尚待人们上下求索。
今日 听证金沙博物馆门票价格
(记者杨富)今日上午9时,市物价局将召开金沙遗址博物馆门票价格听证会。这是今年我市召开的首个价格听证会。据了解,此次听证会将对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门票价格进行论证。参加此次听证会的代表共有23名,分别来自人大、政协、法律界、政府机关、消费者等社会各界,其中消费者代表超过总代表数的三分之一。代表们将根据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价格成本,对门票价格展开充分的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