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自2005年10月中央提出平安创建工作以来,“平安社区”、“平安乡村”、“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大道”、“平安市场”、“平安工地”、“平安景区”、“平安铁路示范路段”等各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正在各地蓬勃开展。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各地因地制宜,以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促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平安建设·亮点”、“平安建设·解读”专栏,连续报道各地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
图为宋洪武(右一)在基层调研农村平安创建工作
台建林 摄
平安建设·亮点
本报西安4月8日电记者台建林“我是一家之长,还是家庭治安代表人!”农民乔义侠今天一脸自豪地对记者说。在陕西省城固县,像乔义侠一样的“家庭治安代表人”有12万多人,带动12万户家庭,夯实了城固县平安建设的基础。
乔义侠所在的城固县沙河营镇管井村,盛产猕猴桃,生活富裕。但村子紧挨108国道,易发治安案件和矛盾纠纷。
以往,村里也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有治安中心户长,可村干部总觉得脚不沾地,心里不踏实。
2005年初,管井村试行“家庭治安代表人”制度。全村665户,推选出“家庭治安代表人”638名。“代表人”要向家庭成员宣传法律知识、组织家庭治安防范、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代表家庭处理与外界发生的各种纠纷,还要及时准确地向村组干部、包村民警反馈治安信息、案件线索等。
正是由于六百多名家庭治安代表人的努力,昔日的治安混乱村一跃成为城固县的治安样板村。该县综治办立即推广“家庭治安代表人”制度,全县一家选出一个“家庭治安代表人”,共有125032人“上岗”。
城固县统一安排,对12万多“家庭治安代表人”集中培训,学习政策法纪、道德规范和治安防范等,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治安中心户长或楼(院)长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家庭治安代表人例会,通报、安排一次治安防范工作任务,收集一次家庭治安代表人的意见和建议,排查一次矛盾纠纷,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每年初,由治安中心户长或各楼(院)长与治安中心户长签订责任书,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年终全面考评。对认真履行职责,家庭无人违法犯罪,无矛盾纠纷,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无和邻居打架斗殴,无越级上访的,由村(居)委会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履职尽责的由村组、社区干部和楼(院)长、治安中心户长给予批评帮助,直至免去其家庭治安代表人资格,并组织该家庭重新推选。
城固县“家庭治安代表人”在平安建设中发挥出巨大作用。2006年,他们为公安机关提供违法犯罪线索150余条,上报各类治安信息730余条,现场抓获违法人员30余名;共排查出各类民间纠纷1883起,调处成功率达到98.3%,避免非正常死亡13起18人,防止“民转刑”案件9件。
据悉,目前,陕西省委政法委正在全省大力推广“家庭治安代表人”制度。
图为宋洪武(右一)在基层调研农村平安创建工作台建林摄
激活平安创建“家庭细胞”
陕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宋洪武
平安建设·解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一个个“细胞”平安,成千上万个“细胞”累积叠加,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平安。
现阶段,市场主体、组织形式、投资模式、分配方式、经营管理等发生了新变化,农村青壮年和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外出务工增多,一些家庭变得虚化、弱化。
农村治安防范工作,以往是一些家庭里不管事的老、弱、病残人员参加,这就使得维护社会治安、调解矛盾纠纷难度加大。
陕西省较早推行农村治安中心户长制度,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触角深入到农村,效果明显。但是,每二十多个农村家庭拥有一名治安中心户长,综治触角仍未深入到社会最基本的单元———家庭。
城固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全县建立推广了“家庭治安代表人”制度,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城固”创建活动,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得到自我化解、自我消除,不稳定因素消解于内部和萌芽状态。“家庭治安代表人”制度有利于健全农村治安管理防护网络,使农村治安中心户长的作用进一步延伸,为农村综治工作注入强大活力,提高驾驭农村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