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两口希望能见见因为搬家失去联系的被资助孩子。据《华龙网》讯3月14日是刘高才老人80大寿,他最想要的生日礼物是:在生日那天,见到远在四川通江从未谋面的5个“孙子”、“孙女”。
昨天,在高新区陈家坪南方花园的家中,刘高才和老伴张鹏飞告诉记者,这5个孩子是他们资助了6年的失学儿童,自从2000年从化龙桥搬家后,他们就失去了联系。
资助5个孩子6年
1994年,在化龙桥居委会当主任的张鹏飞接到街道通知,“动员化龙桥的居民,拿出爱心资助四川通江的失学儿童。
”作为居委会主任,张鹏飞带起了头。
看了那些失学儿童的材料后,张鹏飞与老伴商量,选择了四川通江县涪阳区陈河乡四村小学涂江、任中印、闫宪英、任朝秀、陈华玉5名小学生进行资助。
“每学期开学时,我和老伴都会提前将5个孩子的学费寄去。”张鹏飞说,每个孩子一学期学费300元,每学期开学前,他们便会给5位孩子一共寄去1500元学费,一寄就是6年,直到2000年他们搬家,不小心弄丢了孩子们的地址,他们才与5个孩子失去了联系。
书信串起千里亲情
“这些都是他们给我们写的信。”在两位老人对5个孩子进行资助的6年时间里,万水千山没有阻隔他们之间的情意。
懂事的孩子们常常给两位老人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趁放学后,到山里去采摘当地的土特产银耳和黑木耳给两位老人寄来。每次收到孩子们的信和寄来的土特产,两位老人都会给孩子们寄上100元不等的生活费用,爱好书法的刘高才还会给孩子们寄去自己写的书法作品,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考上重庆的大学。
“这么多年来,他们在我们心里面就像亲孙子、亲孙女一样。”刘高才说。在孩子们写给两位老人的信中,记者也看到他们亲切地称呼两位老人为“爷爷”、“奶奶”,在信最后的落款也是用的“小孙”或是“孙女”。
80大寿盼“孙子”来
“按照年龄推算,现在最大的一个‘孙女’今年已经25岁了,最小的‘孙子’也有21岁了。”两位老人说,“从搬家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每次读他们写来的信,我们都想亲眼看看他们。”
4月14日,是刘高才老人80大寿,他给孩子们说了自己最大的心愿,希望能见到远在通江的5个“孙子”、“孙女”,看看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也希望在他生日那天,一大家人能相聚,一起庆祝他的生日。
贫苦女孩获得资助命运从此得到改变
在资助了通江的5位失学儿童后,1998年,两位老人又资助了一位老家在铜梁白家镇的贫苦女孩。
1998年,16岁的王星力由于父亲失踪,母亲重病,考上重庆工业校的她面临失学。
当学校领导带着王星力来到刘高才老两口面前,介绍了她的情况后,两位老人当即同意承担她上中专的一切学习、生活费用。
中专毕业后,王星力又完成了大专学业。今年26岁的王星力如今是南坪汽车站的售票员,她早把刘高才家当成了自己的家,一有空就带着“爷爷”“奶奶”出去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