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元
4月5日,四川省内江市城管局对外发布竞标公告,对部分黄金地段人行道为期3年的经营权进行拍卖。此事在内江城引起很大反响,大多数市民对城管拍卖人行道经营权的做法表示强烈反对。(4月9日《华西都市报》)
随着经营城市理念的泛滥和放大,某些城市到了什么都敢“卖”的地步。
人行道经营权,经营的当然是宽不过2米的人行道。其“经营”项目到底有哪些呢?摆摊设点、乱堆乱放等占道经营,有碍城市观瞻,招致群众生厌;侵占盲道、破坏绿化的行为,更有违公共伦理和国家法度。如果竞拍者愿出高价就能经营上述项目,城管部门无疑是在借机贱卖公共权力,出卖公共福利和法律正义。
顺着这种思路,笔者突生警觉:会不会有人用买来的人行道改造成收费道?
这种想法并不荒唐——时下在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收费站包围城市的奇观,全世界14万公里收费道路中国就占了10万公里,而且越来越多的收费站在逼近城市。在贵州省两会上,该省人大代表、清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开忠抱怨,他们这个小小县级市的东、南、西、北四个进出市口全被收费站截掉;而甘肃天水,据媒体披露城市外围居然设立了10个收费站,开车绕城一圈需交近百元的买路钱。既然收费站可以打着“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旗号坐收暴利,人家花大价钱拍到的人行道为啥不能用此法。假如有商家开发人行道,假如在人行道上设“收费站”……这样的“假如”并非危言耸听。城市公共资源属于全体公众,仅有代行管理权的政府部门,如今却频频挂牌拍卖,俨然成为“卖主”,此等滥施公权疯狂逐利的行为若不得到遏止,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狭窄的人行道也会像高等级公路一样,陷入层层包围、频频截断的“收费站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