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记者 汪明宇
金陵晚报报道20年前苏锡培的身份是栖建采石场场长,幕府山一座山头有三分之一被他的采石场切除。8年前,他却摇身一变,成了幕府山上最忠实的种树人。
从抡锤开山到专心护绿,人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苏锡培完成了职业角色的两极转换,他告诉记者,他对自己曾经对幕府山做过的一切感到后悔,可惜人生不可能让你回头去选择。
每天种树都像“攀岩”
采访苏锡培非常困难,一是他每天都泡在山里忙着种树、护绿,手机信号太弱,经常打不通,另外他总是觉得自己心里有愧,不愿意面对任何媒体的采访。努力了半个月之后,老苏终于在电话那头说了句话:“明天上午7点半你们来吧。”
昨天上午7点半,记者一行来到幕府山8期生态修复现场,此时老苏已经带着5个工人上山了。他工作的场地在六七十米高的一个山坡上,山坡倾斜度非常大,将近70度,远远望去,这批人仿佛置身在一处悬崖上。山上道路非常泥泞,记者深一脚、浅一脚好不容易挪到了山脚,正在发愁如何上去时,忽然工人们扔下来一根长长的绳子。老苏在上头大喊:“没有好路,顺着绳子爬上来,一次只能上一个人,注意安全!”
记者犹豫了一会儿,心里一横,拽着绳子开始向上攀爬。老苏和工人们在上面帮着拉扯一把,五六分钟后,记者终于在半山腰上见到了苏锡培。记者观察发现,工人们正在挖坑,旁边摆着大小不一的树苗,种树空间非常狭窄,只有三四米宽,像是从山腰上硬生生开出的平台,平台边上就是陡峭的山坡。“这个平台是人工爆破一点点开出来的,然后放入土和营养基质,再种上花草苗木。”苏锡培说,这附近没有好走的路,通过安全绳上下是最快的捷径。工人每天上下都跟攀岩似的,时间长了,他们都成了高手,连绳子都不用。一位工人告诉记者,这里的土质不适合树苗生长,坑挖好后,他们还得通过这条安全绳把新土、树苗一点点运上来。
幕府山石砌成中央门立交
每天上午7点半,苏锡培会准时来到这里种树。种完后,他会抽根烟歇一会儿,然后骑着摩托车沿着山道“巡山”。“每天早晨,我总要先上山跑一圈,哪怕看到新栽的树多长了几片叶子,压在心头的石头也会卸掉几块。”站在半山腰上,苏锡培向记者指着对面郁郁葱葱的山坡,神情黯然。“1983年,我来到栖霞区下属的栖建采石场当会计,1988年任职场长,1999年12月31日,采石场正式关门。”财务出身的老苏对数字记得特别牢。
“当场长那会儿,看到幕府山第一感觉不是绿色,而是觉得这里的石头好啊,弄好了,手下120多人的工资又能涨一截子过好日子了。1980年,咱们采石工每月能拿42元,还有6元奖金;到1996年前后,他们的工资涨到1400元。跟很多大企业比,这工资都不算低!”他有些自得:“南京第一座立交桥——中央门立交,用的石子全是我们矿供应的。直到采石场关闭,幕府山一个山头——方山三分之一被我们切掉了。”
“炮声隆隆”、“人欢马叫”,是苏锡培回忆过去常用的词汇。一到中午,到处响炮,特别是白云石矿一爆破,半个山头抖动!秋天天旱,放过炮,灰尘扬起来,几米外的人都看不到。下班时,口罩上厚厚一层土。劳累之余,老苏喜欢看看山头,“江边一片白花花的,夏天直冒热气——山上的树全被掀掉了。白云石矿所在的山头上,黄的黑的白的全有,唯独没有绿的。”
忠实护山,老苏为以前后悔
因保护幕府山的需要,1999年12月31日,栖建采石场关闭。当时,苏锡培感到一阵茫然:不开山还能做什么?老苏告诉记者,在采石场没有关闭的前几年,人大代表和社会舆论已经开始关注幕府山生态保护,和这些人接触时间长了,自己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总觉得应该为自己以前的行为做些什么。不久以后,幕府山生态修复启动,他毫不犹豫参与其中,带着5个人,负责方山片区宕口复绿和养护,这一干就是8年。
8年日复一日地种树、养树,老苏的心情就没有轻松过。每天上山,看看自己开掉的方山,石头光溜溜的,寸草不生,别提多内疚了。“人最终要的就是脸面,这幕府山就是咱们南京人的脸面,唉,哪有自己不要脸的。”当初苏锡培护绿时,经常会碰到许多来幕府山偷运石子的人,而且这些人几乎无孔不入。为了方便工作,苏锡培干脆把家直接搬到方山脚下的山窝子里,天天守着自己伤害过的山。老苏有一个女儿,也许是为了还个心愿,他让女儿考大学时报考了园林专业,如今她已经从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设计专业毕业,并想继续深造。
当年采石场如今已郁郁葱葱
“那可真是毁绿容易复绿难啊!那些矿坑,不是光溜溜的斜坡,就是陡峭的岩壁,没有一丁点儿泥土,又缺乏水源,连根草都长不活。前脚栽的树,一下雨,就连树带泥一起被冲下山。”在山窝的家里,苏锡培讲述了这几年种树的经历。“先是在山南的矿坑里打了铆钉,挂起了几万个轮胎,拿铁丝拴好,用蛇皮袋装土运上去,种树,真的很累!养护工作量更大。夏天,每天早上4点半,我们要上山,把水池打满水,浇遍两万平方米的宕口绿地。”在轮胎圈里灌了土,靠轮胎固定住水土,再在轮胎里栽上爬山虎、常春藤等十几种小灌木和藤本植物。现在几年过去了,那些植物长得很好,连轮胎都被遮盖得看不见了,更别说岩石啦!
山北坡的复绿工程更复杂!靠着人工爆破的办法,在赤裸裸又十分陡峭的岩石上开出一条条石凹槽,放入土和营养基质,再种上苗木。有时候工人们干脆吊在半空中作业,那可真叫是在石头上绣花。如今,在比较平坦的坡地上,成片的林地已经初具规模;在陡峭的悬崖上、石头缝间,也长出了一丛又一丛的小灌木。中午时分,老苏把记者带到山顶,顺着他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坡,如今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坡地上茂密的树林,岩石上盛开的野花,这就是他当年工作过的采石场。老苏感慨地说:“这几年,我们大概种下8万多棵树,成活的至少有80%!今年又补了两万多棵树,长得还不错。过几年,林子密了,那些被炮声吓跑的狼、狐狸、画眉、喜鹊要是回来,那该多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