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刚通讯员孙国富丁文娟
今年是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大年,全市现有工地8000多个。全年共计划安排58个重大工程项目,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占60%以上。
年内确保开工16个项目,建成13个项目,并力争启动21个预备项目。
梁云,时任杨浦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四中队长,对2003年前的五角场记忆犹新:“每天的机动车流量:2万辆次;客流量:50万人次;公交线路:32条;公交终点站:9个。从2003年到2005年,共有21个工地开工。仅邯郸路上的中环路建设工地,就挖出34万立方土。”
历时3年多,五角场已脱胎换骨。浩大的改造工程,并没有对市民生活造成过多影响,原因何在?以下的“数字密码”会告诉你答案。
17次“翻交”,只求“堵”“绕”少一点
“翻交”是市政建设中常用的施工方法,通俗地说,就是彻底变更道路。五角场改造,共经历2次大型翻交和15次小型翻交。五角场是上海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道路变更肯定会影响市民出行,更何况17次“翻交”。
未雨绸缪
交警部门首先预估流量,确定交通方案。“先收集大量数据,才能合理设置车道。包括每条道路的交通承受量、翻交时的临时交通是否合理?都要考虑。”梁云说。
制定方案时,还必须准备多种预案。例如,在邯郸路地道施工时,由于地质差、流沙多,提前制定了防止塌方的预案。
随机应变
“交通方案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地面交通随时调整。”梁云介绍,五角场的核心区域“环岛”,就大改了3次。
2004年6月,为配合建设下沉式广场,环岛被改为十字路口,增设红绿灯。横向的“一”,是邯郸路翔殷路;四平路黄兴路交汇后,与淞沪路连成纵向的“一”;由于双向通行,缺少环岛缓冲,路口十分拥堵。
几个月后,“十”字及时改为“井”字——淞沪路一分为二,一边通往四平路,另一边与翔殷路相连,两边单向通行。拥堵缓解,但市民出行却多了点麻烦。交警部门立刻增设多项指路标志,直到下沉式广场竣工,恢复环岛交通。
21张“婆婆嘴”,换来支持和理解
“四中队当时有21名民警,负责整个五角场地区的交通。”梁云说,“施工影响出行,在所难免。只有我们21张‘婆婆嘴’多说一点、多做一点,才可能换来全社会的理解。”
工程开工前,他们走访周边居民、商店、学校、部队,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开工时,他们守在路旁,苦口婆心地告诉行人:“今天的堵,是为了明天的通。”他们连夜加班,平均每周工作70小时,终于换回多方理解。
普通市民:你们真辛苦
2005年春节,施工进入关键阶段。为确保白天道路畅通,施工只能安排在深夜,值班民警也必须通宵达旦。一个寒风刺骨的早晨,梁云执勤时,遇到一对老夫妻出门买菜。老人一看到他,连声感叹:“在外面站了一夜,辛苦了。”原来,他们昨晚散步时,就看到了他,没想到早上又碰到了。
施工单位:没犯一次错
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与交警部门签订详细的安全生产协议。“我们每天安排警力监管施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马上纠正。”梁云说,“感谢他们的配合,整个改造工程,没有一家施工单位犯错误。”
出租车公司:绕道不收钱
大众出租七分公司与交警部门沟通后,主动表示:凡是客人因为五角场改造而绕远路的,按原价收费。
600多名“老外”,争当交通宣传员
“通过宣传,我们还培养了600多名特殊的‘老外’宣传员。”梁云颇为自豪地说。
近年来,杨浦交警支队四中队与复旦大学留学生办公室联手,在新生入学报到第一天,进校设置咨询点。向外国留学生宣传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同时回答他们较关心的购买、登记、使用轻便摩托车、燃气助动车等问题。
上完“遵守交通法规”这“第一课”,留学生还要接着上一堂生动的“实践课”。600多名留学生分批走上街头,当起了文明交通志愿者。
“仅停留在宣传上还不够。我们希望外国留学生能接过接力棒,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宣传作用。”梁云说,“‘实践课’受到了留学生的欢迎。也感动了市民。连老外也在宣传交通法规,配合五角场改造工程,市民当然更责无旁贷。”
2200多个车位,停车成了新问题
如今,中环路建设与五角场改造相继结束,四中队也已分成四、七2个中队。新成立的七中队,专门负责五角场环岛区域的交通。“崭新的五角场环岛,漂亮、繁华,但承受的交通压力也比以前大得多。
“停车难”是新五角场遇到的新问题。万达商业广场、百联又一城等大型购物中心拔地而起,吸引了全市数以万计的客流。
“目前约2200个停车位远远不够,高峰时至少需要5000个。”杨浦交警中队七中队长相伟介绍,交警部门将充分利用周边的支小道路,增设路面停车点;借用周边还没开工的工地,临时停车。
“每个双休日,我们中队都是满员上岗,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引导购物机动车停车。目前情况下,还是希望驾驶员选择环岛附近的停车库,然后步行到环岛购物。”相伟笑着说。
在交警的努力下,五角场地区的交通秩序井井有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