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先铁厂可以看到,浓浓的白色、黄色和红色的烟雾从烟囱里冒出。
朱各庄镇的镇长庞印宝:“这个不知道,咱也不懂土地政策。”“不懂以租代征中不中。”作为一镇之长竟然不懂国家的土地政策。
央视《经济半小时》4月10日播出“河北昌黎:无照企业竟成纳税大户”,以下是节目内容。
昌黎县是河北省一个铁矿大县,全县有铁矿1亿吨以上,朱各庄镇又是昌黎县铁矿最多的地方,铁矿储量3500多万吨。守着这么丰富的铁矿资源,一些人也找到了发财捷径,开了不少炼铁厂。
无证照高污染企业如此猖狂
4月6日上午,经济频道记者根据群众举报,前往位于昌黎县朱各庄镇的顺先铁厂进行采访,记者在顺先铁厂看到:浓浓的白色、黄色和红色的烟雾,从顺先铁厂的烟囱里冒出的,拉料车还不断地往铁厂的高炉里运送原料,每倒一次,就扬起一片黑色的烟尘;顺先铁厂的排污口,不断流出浑浊的黄色污水,铁厂所排出来的污水与原来的河水形成了一条鲜明的分界线。
正当记者拍摄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两辆车一前一后把记者堵在了一座狭窄的小桥上,二十多个自称是铁厂工作人员的人抢走了记者手中的摄像机、手机、驾驶证、车钥匙,并对记者进行了围堵和殴打,直到三十分钟后,当地派出所接到报案赶到现场,才救出了记者。
顺先铁厂为什么要抢夺记者的摄像机,为什么要对记者进行殴打?第二天上午,记者在当地宣传部门的陪同下再一次来到了顺先铁厂。见到了顺先铁厂的负责人王荣先。王荣先告诉记者,铁厂是2001年年底建成投产的。
记者:“主要生产什么产品呢?”
昌黎县顺先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王荣先:“面包铁。”
记者:“产量多大?”
王荣先:“285(立方的炉子)。”
记者:“你估计一下产量多大?”
王荣先:“一天300多吨吧。”
所谓“面包铁”是种炼钢原料,按照王荣县的说法,一天产量300吨,一年顺县铁厂就可以生产十万吨钢铁,当记者提出看一下工厂的营业执照时,却得到了一个含糊的答复。
记者:“咱们有没有营业执照呢?”
王荣先:“有。”
记者:“能不能给我看一下?”
王荣先:“二哥,没有在家吧。”
记者提出,如果在工厂看不到执照将要去工商部门查询,王荣先承认,他们没有钢铁生产的营业执照,更没有钢铁的生产许可证。
记者:“有没有生产许可证呢?”
王荣先:“我们生产就是以铸件为主。”
记者:“有没有生产许可证呢?”
王荣先:“有。”
记者:“你刚才说是面包铁,生产许可证是铸件。”
王荣先:“都是铸件。”
记者:“这是两个概念。”
明明是生产铁的工厂怎么会偷梁换柱地申领到了生产铸件的相关证件呢?记者采访了一同前往顺先铁厂的昌黎县朱各庄镇党委书记刘宝敏。
昌黎县朱各庄镇党委书记刘宝敏:“现在一般都采取这个法,为了手续合法化把原来的小钢厂,办的都是铸造而不是铁厂的营业执照,等于是铁厂没有营业执照。”
记者:“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这之前,在今年上铸造厂之前,他以前的生产都是没有营业执照的情况下生产的?”
刘宝敏:“可以这么理解。”
记者:“等于都是非法生产吧?”
刘宝敏:“也可以这样理解。”
昌黎县顺先实业有限公司直到今年才刚办了铸造厂的营业执照。在之前好几年,年产十万吨钢铁的顺先有限公司一直属于非法生产。更奇怪的是,早在2004年,顺先实业就因为不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建设生产,被河北省环保局列为当年十大环保挂牌督案件,当地政府曾公开表示,已经对顺先实业停产整改。现在三年时间过去了,顺先实业的环保整改又做了多少呢?
记者:“咱们有没有环保手续呢?”
昌黎县顺先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王荣先:“现在正在办理中呢。”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办理的?”
王荣先:“那我得查查去。”
王荣先解释说,虽然工厂的环评手续没有办下来,但是却建有环保设施。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他带领记者来到了厂区内,从表面看,工厂的两台高炉已经停产。当记者希望他介绍一下环保设施的具体位置时,王荣先一脸茫然。
记者:“您刚才说的环保设施?”
王荣先:“我不知道哪块是哪块,我也不懂。”
记者:“您不知道哪是环保设施?”
王荣先:“对。”
记者:“懂人在哪呢?”
王荣先:“不在家 下地干活去了吧。”
而就在工厂的墙边,记者注意到有排污一个管道,正是4月6日拍摄时排出污水的那个排污口,也就是说,顺先实业生产钢铁所产生的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进了旁边的河流。面对记者的调查,王荣先又解释说,工厂已经停产了。
王荣先:“一直没有生产。”
记者:“什么时候停产的?”
王荣先:“停产一个多月了吧。县政府老突查。”
记者:“我们昨天的记者在我们外面拍到企业烟尘。”
王荣先:可能是上面试炉子时冒的烟。
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记者在采访负责人的时候,负责人讲到企业停产一个多月了,但是在记者所站的地方可以清晰感觉到的温度非常高,起码有40度到50左右吧,说明工厂是刚刚停下来。
在一座高炉边,记者发现,浇铸钢水用的通道仍然烧得通红,散发着灼人的高温,边上的灰渣还冒着热气,旁边的工人也证实,工厂只是在记者到来前才停产。
记者:“什么时候停的?”
工人:“我说不好是昨天晚上,还是今天,我来的时候,已经不生产了。”
记者:“你早上来的?”
工人:“我八点接班,来的时候停了。”
河北昌黎工业重镇高污染企业聚集
顺先铁厂没有钢铁生产许可证,也没有任何环保设施的铁厂,在朱各庄镇排放了五年污水废气,居然至今安然无恙,实在让人无法理解,记者得知,朱各庄镇拥有一个重工业园区,是昌黎县的工业重镇,全县十七个乡镇当中,朱各庄每年财政收入总能排个前五六名。朱各庄经济繁荣背后,有多少像顺先铁厂这样的违规企业呢?
记者:“这种情况在咱们这儿多不多?”
昌黎县朱各庄镇党委书记 刘宝敏:“现在就这一家。”
记者:“就这一家,你肯定就这一家。”
刘宝敏:“是。”
昌黎县朱各庄镇党委书记刘宝敏回答得十分肯定。然而,记者发现,与顺先实业仅一条小路之隔的铁厂也在冒着浓烟。记者进入工厂后发现,这家叫宝烨工厂的规模并不次于顺先实业。
记者:“现在几台炉子?”
工人:“现在两台。”
当记者提出要看宝烨铁厂的营业执照和环保手续时,刘宝敏最终承认,它也没有任何合法手续。
记者:“有营业执照吗?”
刘宝敏:“没有营业执照。”
记者:“你这个没有营业执照,就这么在生产?”
刘宝敏:“是这个情况。”
记者:“有环评手续吗?”刘宝敏:“没有。”
刘宝敏告诉记者宝烨公司,也已经投产几年了。就在宝烨公司旁边200米,记者又发现了一家小铁厂,几乎就是顺先实业和宝烨公司的翻版,唯一不同的是,它刚刚建成,高炉还没有运转。
朱各庄镇镇长 庞印宝 :“它现在执照没办下来,它是准备生产面包铁加工成铸件,也是和顺先他们的做法是一样的环评正做呢。”
记者:“这个是什么时候建的?”
庞印宝:“时候不长。”
而在调查当中,一位工厂负责人无意中向记者透露,在朱各庄镇,他们所使用的土地都是租来的。
记者:“ 租了多少年?”
河北昌黎东远炉料公司负责人:“当时我们租了是15年吧。”
记者:“占地多大面积?”
河北昌黎东远炉料公司负责人:“我们是30多亩地,就是用地交租金大概一亩地是五百块钱吧。”
朱各庄镇的镇长庞印宝承认,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用地上确实存在着以租代征的现象。
记者:“象这种以租代征的方式合法吗?符合规范吗?”
朱各庄镇的镇长 庞印宝:“这个不知道,咱也不懂土地政策。”
记者:“你做为镇长不了解土地政策?它也不象农业用地,工业用地这块”
庞印宝:“不懂以租代征中不中。”
企业没有环保设施,可以明目张胆,违规生产,企业没有土地,可以以租代征,公然违法。在朱各庄镇,只要企业提出的要求,似乎都能一一得到满足,可国家再三强调的节能环保指标,到了朱各庄却没人理会,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在朱各庄镇调查采访期间,有群众向记者反映,有一家造纸厂污染严重。记者来到这家叫顺先造纸有限责任公司发现墙上的牌匾显示,它是一家昌黎县的重点保护工业企业,优秀私营企业。负责生产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拥有两条生产线。
记者:“咱们这个水的污染怎么处理的?”
河北昌黎顺先造纸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人员:“这一块有两条线,严重污染是那台机器,但是没有生产。”
昌黎顺先造纸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说,现在他们开的生产线污染并不严重,并且所有的废水都能够实现循环利用,基本实现零排放。在记者的要求下,顺先造纸厂的负责人来到了现场,原来顺先造纸厂的负责人也是王荣先,王荣先向记者出示了顺先造纸厂的环评报告。在环评报告上记者注意到,验收组最后提出了七条建议和要求,其中有四点硬性要求:废水排污口必须规范化,并按要求设置污水计量和采样装置,修建高度为35米的锅炉烟筒,必须安装高效脱硫除尘器。
记者:“锅炉烟囱这个达到了吗?”
昌黎顺先造纸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这个没有,因为咱们的烟囱折了。”
记者:“锅炉除尘器在一年内更换为高效脱硫除尘器。”
昌黎顺先造纸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这个没有…(声音小)。”
昌黎顺先造纸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承认,环评验收组提出的四条硬性要求都没有做到。王荣先也告诉记者,他们为此被环保部门处罚过,处罚的次数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也只是处罚了事。
记者:“环保局认可不认可你这个没有达标?”
王荣先:“环保局也得分情况。”
在一家名叫武军水泥的企业,记者倒是见到了完备的环保手续。不过记者拍摄时,却看到水泥厂上空浓烟升腾,工厂负责人也承认,这属于超标排放,几天来一直是这样,他们向环保局有关部门打了电话,环保局也就默许了。
记者:“这都不符合规范,包括你们只是打了个电话,符合规范?”
河北昌黎武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理 宫凤池:“不符合。”
记者:“但不符合你们怎么这做呢?”
宫凤池:“这怎么讲呢?”
在昌黎武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记者见到了由秦皇岛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文件,文件中将其列为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备选项目。然而,负责生产的宫凤池经理说,他从来没听说过有具体的节能降耗指标要求。
昌黎武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宫凤池:“具体要求没有,今年减多少,明年减多少,没有。”
而在朱各庄镇的有关负责人那里,记者得到了这样的回答。
记者:“咱们镇里面有没有和下面的企业签定节能目标责任状?”
朱各庄镇负责人:“不知道。”
在昌黎县发展计划局,记者见到了一位姓蒋的办公室主任,当记者提到节能减排时,得到了令记者吃惊的回答,
记者:“咱们国家去年提出4%的目标你知道吗?”
昌黎县发展计划局办公室 蒋主任:“不知道。”
记者:“咱们国家的宏观目标呢?”
蒋主任:“不知道。”
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背后的无为政府
昌黎县朱各庄镇有一群特殊企业,国家的法规禁令都可以不顾,大肆排污也没人来管。朱各庄违法企业为什么没人管,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在朱各庄镇,顺先实业,金烨公司等一批工厂都是非法生产,工商部门是怎么监管的呢?记者采访了朱各庄镇工商所的负责人。
记者:“顺先铁厂和金烨铁厂你们去巡察过吗?”
河北昌黎县朱各庄镇工商所所长 张立成:“停产。”
记者:“他们生产六年了,六年中去过几次?”
张立成:“每年都去。”
记者:“每次去他们都停产?”
张立成:“是。”
那环保部门对这些违规企业的情况是否了解呢?记者来到了昌黎县环保局,进门后正赶上环保局的一位局长给办公室工作人员打电话,当听说记者来到后,那位局长挂断了电话,记者再按照来电显示拨过去,始终无法接听。50多人的环保局里只剩下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
记者:“现在局里就你自己一个人吗?”
环保局工作人员:“有人。”
记者:“哪呢?监察大队的人呢?”
环保局工作人员:“我找找看。”
最终,记者也没有在昌黎县环保局了解到任何相关情况。有知情人透露,顺先实业这样的工厂虽然是非法生产,却还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就这一说法,记者首先向朱各庄镇党委书记刘宝敏进行了求证。
记者:“一年纳税多少?”
昌黎县朱各庄镇党委书记 刘宝敏:“具体数我也说不清楚。”
记者:“整个镇的收入多少?”
刘宝敏:“我不清楚。”
记者到朱各庄镇财政所进行调查,在财政所外的公告栏上,清楚地看到,)朱各庄镇2006年预算总收入1838万元,其中国税1478万元,地税359万元。记者又来到了设在朱各庄镇的昌黎县国税局靖安分局,在国税局靖安分局记者也没能找到主管领导,不过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了一些情况。
昌黎县国税局靖安分局工作人员:“一个铁厂、纸厂 ,相对别人而言都是比较大的户。”
难道一个非法生产的企业真的是纳税户,并且还是数得上的大户?记者来到了昌黎县国税局
昌黎县国税局工作人员:“那些咱都说不好,不知道。”
在昌黎国税局记者仍然没能找到负责人,不过在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记者有了重大发现,在2006年12月的重点税源情况表上,记者竟然找到了顺先实业有限公司的名字,顺先实业2005年交纳国税233万元,2006年交纳了429万元,同比增长84%,在朱各庄镇名列第一。也就是说,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非法生产的昌黎县顺先实业有限公司竟然是朱各庄镇第一纳税大户,是昌黎县税收前二十强。然而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必须凭工商营业执照才能到税务部门去办理税务手续,没有营业执照的顺先实业公司是怎么成为纳税大户的呢?像顺先实业这样没有营业执照又在给当地纳税的企业,在昌黎县究竟还有多少?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先后去昌黎县的工商局、国税局、发改局、环保局以及县委县政府进行采访,无一例外,都没有人出来解释。
半小时观察:权力污染比环境污染更可怕
在明知顺先铁厂等一批企业没有办理营业执照,没有通过环评手续的情况下,河北省昌黎县有关部门却让它们擅自开工生产多达五年之久。原因是什么,现在看到了一个答案,就是它们提供了大量的税收。政府和这些违法企业之间究竟是如何形成这种默契的,有没有权钱交易,这些问题可能有待纪检部门的进一步调查。地方政府的公共权力成为违法企业的“保护伞”,执法能力全面丧失,国家的政策法律几乎成为白纸一张,昌黎的现象让我们看到:比环境污染更可怕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头脑中被污染了的发展观、政绩观。公共权力本是民众授让给政府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民众合法享有权利,但在昌黎的朱各庄镇,这一切似乎都颠倒过来:在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口号下,地方政府手中的公共权力沦为生态环境的“间接杀手”,使当地民众只能呼吸肮脏的空气,喝着污浊的河水。既然权力污染比环境污染更可怕,既然公共权力成为了污染企业的“保护伞”,那么,对权力污染和环境污染就需要一起治理,谁都不应该放过!(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