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以来,对园城股份来说,喜事连连。
4月9日园城股份刊登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股票于4月4日-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
3月30日,命运多舛的*ST烟发最后一次发布了公告,宣称在第五次资产重组之后终于脱胎换骨,正式更名为园城股份,成为山东第一家纯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
2月13日,*ST烟发(600766)资产重组之后的第一份年报亮相。年报显示,*ST烟发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72.72%;主营业务利润6361.81万元,同比增长523.22%;净利润2605.24万元,同比增长111.61%。……
不熟悉证券市场的人,恐怕无法了解到这背后发生的事情。
十年重组史
烟台发展自1996年10月上市以来,第一大股东五易其主,五度重大资产重组,二次戴星,说10年上市史也是一部重组史确实不为过。
1997年年底,深圳德庐以每股3元从原公司第一大股东烟台国资公司手中受让了1530万股(占总股本的28.7%)后,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通过送配,便将手头股份一举扩成了3060万股。1999年5月将所持股份以每股3.05元的价格悉数转让给了山东鲁信。
山东鲁信并没有对烟台发展投入运作,但是却通过配股筹资1.1亿元。三年后,2001年5月,鲁信将已经变为4680万股的股份以每股3.012元转让给深圳万基子公司深圳万策公司。由于各种原因,万基并没有将优质资产拿来填窟窿,ST烟发一步步地陷入了泥潭。
大股东五易其主,管理层更换更多。据不完全统计,该公司上市以来,仅总经理就更换了十茬,“我是这个公司的第11任总经理。”园城股份总裁孙玉茂对记者说。
“由于没有钱支付物业费,物业公司几度封门,经过争取,物业公司只提供照明电,电脑、传真机等用电设施全都瘫痪,发公告的时候,我都跑到邮局将公告传真出去。”这些往事对董秘杨剑波来说无疑记忆犹新。
重组保壳一条路
经过连续几番重组,烟台发展已经困苦不堪,濒临退市边缘。摆在烟台发展面前的有两条路:或者退市破产,或者重组保壳以求新的发展。如果退市破产,其后果无疑非常严重:首先,相关各方都要遭受巨额损失。各金融部门数亿元的贷款本息估计损失大半;15000名流通股股东(烟台约占一半)估计损失1亿多元;2400余名供货商的3900万供货款所剩无几;其次,对我市的上市公司的整体形象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截至目前,我省近80家上市公司还没有一家退市。济南市曾有5家上市公司被“ST”,但经过重组置换,全部得到了妥善解决。泰安、济宁、淄博、青岛等地也经历过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均取得了较好成效。总之,只有协调相关各方达成债务和解,走重组保壳的路子,才能争取一个多赢的局面。
根据各方分析,烟台发展并非无可救药。从可行性上看,尽管烟台发展已严重资不抵债,但负债总额与济南轻骑、华光陶瓷等相比要小得多,同时,多起外地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成功案例,对烟台发展也有很大启发和借鉴意义。那究竟谁来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呢?
发展、园城各得其所
以房地产起家的我市民营企业园城集团日益发展壮大,如何使企业得到更加有效率的管理摆在园城管理层的面前。而上市公司成熟的管理体制、利益分配机制等等无疑是园城极为需要的,当时考虑到上市之路漫长烦琐,困顿中的ST烟发的壳进入园城的眼帘。
2005年7月,园城集团毅然投入5000万元真金白银,与烟台发展大股东深圳万基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成为烟台发展第一大股东,这成了烟台发展的救命稻草。2006年是该公司寻求生存最为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烟台发展通过股改,受让了控股股东园城集团持有的新世界房地产100%的股权,并以自有资金收购了烟台汇龙湾投资有限公司60%的股权,加大了华联商厦加层项目及岩丰大厦项目等的申报力度。另外,该公司通过资产及债务重组,剥离了部分银行债务,减轻了公司的财务负担,同时成功将盈利能力较差的医药资产广东永安药业有限公司从该公司的业务链中剥离。“总投入4亿多吧。”有人估算其取壳的投入。至此,从实质上,*ST烟发华丽转身园城股份,从退市边缘,成为二线房产蓝筹股,在二级市场上走出漂亮的曲线。本报记者 孙长波责任编辑:亦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