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本报记者贾婷
杜大卫在故宫挑错儿(资料)
昨天下午,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公共场所不规范英语标识的更换。
这个时候,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一个房间里,刚刚当选为“2006年北京十大志愿者”的美国外教杜大卫(DavidTool),正在翻阅着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不久前公布的英文译法标准。
这个专门为北京的公共场所的错误英语标识“找茬”六年的志愿者,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成果被固化成标准。
如今,看着北京街头公共厕所的“W.C.”标识逐渐变成“Toilet”,老杜说自己的志愿行动得到了响应,感到很自豪。
给英文标识“找茬”源自一次“笑场”
60多岁的杜大卫胡子花白,一身唐装,身体挺拔灵活,为了给北京公共场所的错误英文标识找茬,老杜到现在已经忙活了六个年头。到底当初是什么事情让这位美国人变成了北京最著名的英语挑错志愿者,杜大卫说是一次外国人在北京戏院里的笑场刺激了他。
事情是这样的,刚来中国的杜大卫教授,在北京一所著名的戏院观看了一场京剧表演,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看戏,舞台左侧是中文字幕,右侧是英文字幕,而英文字幕的翻译搞得一塌糊涂,很多翻译甚至让现场的外国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记得当天上演的是《大闹天宫》,孙悟空腾云驾雾出场时,字幕上竟将祥云(Clouds)译成了Clods(土疙瘩)。对蹩脚的翻译,外国观众哈哈大笑起来,而中国观众对此莫名其妙,甚至有人投来不满的目光———这场面让杜大卫感觉很尴尬,爱面子的他决定尽自己所能,改变这一切。
“那次‘笑场’是因为翻译错误引起的,让我觉得现场的外国观众很没面子,中国观众也很没面子,有时一个简单的错误,就会使外国游客对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产生误解。”
于是,杜大卫提笔给中国文化部写了一封信,表示可以志愿为名胜古迹撰写水平更高的英文导读,没过多久,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找到他,对他的提议表示认可和感谢。从此,杜大卫变成了一个专门给英语标识挑错的志愿者,还被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聘为“专家顾问”。
看到英文标识有错心里就痒痒
杜大卫从2001年来到北京,开始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任教,到今年已将近六个年头,在这段时间里老杜给北京的英文标识挑错无数,甚至到了“上瘾”的程度。
老杜说自己是学分析思维的,所以特别在意正确无误,每当看到有错误的译法,就非得纠正过来不可。老杜走在街上,最关注的就是中英文标识,看到标识心里就痒痒,如果在路上看到错误标识,他一定会把错误通知相关部门;在店里看到错误的英语标识,就马上通知老板并叮嘱尽早更正。对于一些自己读着别扭,但又是长篇大论的景观介绍,老杜就把它用相机拍摄下来,然后回去慢慢修改,再把改后的文件用电子邮件或传真传回去,没有电子邮件的地方,老杜会亲自把改后的文本送到主人手上。
为了给故宫的英文挑错,趁着故宫大修的当口,他一次次来故宫,反复校译故宫的各种解说词,杜大卫要求自己百分百的正确,让这些即将刻进大理石的英文不贻笑后世。老杜的翻译黄先生告诉记者,前些日子,老杜还给一家朝阳区的著名肛肠医院挑出了英译错误。原来,这家肛肠医院在街头的大标牌中英文译法很不规范,医学专用名词“肛肠”被翻译成很俚语的说法。老杜发现后专程找到该医院,建议医院改换标识。不久,这家医院便更换了规范的英文标识。
在老杜建议下北京公厕不再叫“W.C.”
细心的人们可能注意到,北京一些五星级宾馆饭店的卫生间已经不再用“W.C.”,而是改成了更接近美式英语的“Toilet”。这个微妙而巨大的改变就与杜大卫有关。老杜告诉记者,“W.C.”其实是英国本土的俚语,而很多美国人根本不知道这个词的含义。而“Toilet”来源于拉丁语,用这个词,不管是英国人、美国人、意大利人还是西班牙人,都能够迅速地找到“方便之门”。
为了让北京的“W.C.”变成“Toilet”,杜大卫特意跑到英国大使馆,对“W.C.”与“Toilet”两个单词的源流进行了一番考证,认定了这种改法完全必要。作为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的35名顾问之一,老杜努力用自己的观点说服了标准制定者。
最终,委员会决定依据在中国商务活动中应用最广泛的美式英语来制定。因此,“W.C.”(卫生间)和“WayOut”(出口)被更为常见的“Toilet”和“Exit”所取代。
杜大卫低头笑着告诉记者,看着满大街的公共厕所“Toilet”替代了“W.C.”,他很自豪。
作为志愿者我要给老年人树立一个榜样
昨天,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邀请杜大卫参加英文标识标准颁布的新闻发布会。杜大卫没有去开会,而是在家调研起英译的中国菜名,让中国菜单的英文译法也规范起来,是老杜下一个梦想。
记者看到老杜收到的各类菜名翻译有90多页,其中很多翻译也让人哭笑不得。例如驴打滚被翻译成打滚的驴(Rollingdonkey)等等。老杜说他喜欢中国菜,所以对校正这些菜名格外感兴趣。
说到自己当选“北京十大志愿者”,老杜很是不好意思,一再说自己和那几个人比起来,其实就是做了点小事,自己实在担不起这个名头。不过老杜的挑错还是影响了许多人,甚至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还有人寻上门来,想加入给北京英语标识“找茬”的队伍。
谈到自己的志愿者身份,老杜说最大的意义是给老年人做了个榜样。“我虽然60多岁了,也算个老年人,但我觉得我自己还有用,因此很高兴,很高兴就会很健康,很健康就会很长寿。所以我觉得老年人也都能像我一样,成为健康快乐的志愿者。”
感谢黄杰对此文提供的帮助
三十五位语言专家把关英语标识译法
北京公共场所双语标识年内完成规范
本报记者陈凯一报道昨天,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刘洋在规范公共场所英语标识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年底,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将进一步规范,双语标识招牌的更换工作将全部完成,不规范和混乱的双语标识将在北京“绝迹”。据介绍,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聘请了35名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的语言专家为英语标识设置以及英语翻译的准确度把关,用去年和今年共两年的时间对北京公共场所的双语标识标牌进行统一规范,编写出版了包括通则、道路交通、旅游景区、商业服务业、体育场馆、医疗卫生六部分的北京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地方标准。据统计,去年底,城八区市政道路的6530面英文标识牌已经全部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