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卖个人信息已成公开的秘密
保护个人信息 启动立法程序
商品房开盘清盘信息、卖车险的、揽装修的、推荐婴儿用品的、提供住院陪护的……时下一些陌生的骚扰电话和短信让人不胜其烦。记者近日对本市100名企事业机关管理人员随访发现,这种个人信息商品化的现象十分普遍,超过90%的人都有过类似经历。
法律专家指出,售卖个人信息涉嫌侵犯公民隐私,但由于目前相关法律正在制定当中,受害者只能选择无奈地对“垃圾促销短信”不停删除。据悉,从2003年起,有关部门已组织专家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法》建议稿,并在国务院相关部门启动了立法程序。个人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医药档案、职业情况等有望都被列入法律的保护范围。该法一旦出台,泄露他人信息,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
刚拿到新居钥匙就被各类装修公司电话骚扰,业主发出疑问——
谁泄露了我的资料?
刚刚领到新居钥匙的李女士和邻居们每天都被各类装修公司的短信和电话骚扰得苦不堪言。“我只好谎称自己已签约了装修公司,可一些不甘心的公司还追问到底和谁签的……”李女士向记者表示:“这已经影响到我的正常生活,我打算用法律维权,弄清是谁泄露了我的资料!”
据了解,能接触到整批客户资料的部门都有可能成为新居业主资料外泄的源头。开发商、物业公司、按揭银行、办证机关、煤水电配套公司……所有需要业主留联系方式的环节都有可能成为这些装修公司手中的名单。从业主购房时确定意向,交付定金,办理银行按揭直至最后交房,其中有好几个环节以及相关人员都可以接触到业主资料。业内普遍认为,政府部门有严格的监管机制,资料不太可能从银行、办证机关等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流出。因此主要的怀疑目光就集中在了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的身上。
由于开发商是最早接触业主的群体,而售楼处拥有包括联系方式在内的全部业主资料。南开区某大型高档楼盘销售经理向记者介绍,对于业主资料,各家开发商都订立了保密的相关规章制度,从售楼处流出的可能性很小。但据一业内人士分析,不能排除售楼员泄密的可能性。据悉,各楼盘售楼人员流动性很大,素质良莠不齐。大部分人员都可以轻易拿到业主的联系方式,业主资料的保密几乎成为空谈。如果业主在交房前就接到装修公司的骚扰电话,资料十有八九是售楼员泄露的。
在交房前后一段时间内,物业管理公司将会拿到该楼盘整批业主的名单及联系方式,和开发商手中的销售名单相比,物管公司手里拥有的客户资料就更具有针对性。资料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业主购买的套数、户型、面积,哪些业主开始装修了,哪些仍未动工。装修公司可以针对他们主要的客户群体发起“攻势”。
成批客户信息可倒卖至万元
一家装修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旦有哪家装修公司买到了某个楼盘的业主资料,其他装修公司就立刻蜂拥而至。据悉,业主资料是按照每户多少钱来计算的,价格视楼盘的大小、位置的远近有明显的区别,一家位置较好、规模较大的楼盘,每户业主资料可卖到5至10元,整体业主资料的价格能够卖到五六千元,这些资料往往可以同时卖给好几家装修公司,这一转手就是上万元。另外一个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途径就是上网。邮箱、招聘网站、即时通讯软件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服务,需要用户注册后才能享受其提供的服务,而注册时必须填写真实的个人资料。由于一些互联网服务商在保护个人资料上面的措施不得力,致使用户个人资料泄露。前一页2
业内人士曝光
出卖客户资料多是个人所为
“哪个楼盘什么时候交房装修公司比房主都清楚,”某装修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业内,买卖业主资料早已不是秘密。交房前的两三个月,为了获得业主资料,装修公司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搞“攻关”,包括请售楼员吃饭、送礼,实在不行就转向物业管理公司“活动”。“目标投放无非就是群发短信、拨打电话,比在媒体上打广告便宜划算。有时我们也会举办样板间展示,邀请该户型的业主来参观,这种广告投放比过去精准得多!”
不过,业内也有人认为将资料卖出去的不太可能是公司主体,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为了赚几千元钱而砸了自己的牌子,最有可能的是售楼部或者物业公司中能接触到业主资料的个别工作人员。一位从事物业管理多年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一家好的物业公司是不可能为了这些小利益而出卖业主,这类现象往往有可能是个体行为。物管公司旗下的各家管理处一些能接触到资料的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把业主资料卖给装修公司,不仅损害了业主的权益,也破坏了整个物管公司的形象。前一页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