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eNet硅谷动力2007年4月12日讯中科院一份报告预计,2007年我国现代物流将保持快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73.9万亿元,增长23.8%。记者走访有关专家发现,信息化已经成为建设现代物流的核心因素,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在技术、标准、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盈利模式四个方面呈现新的发展热点。
随着物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我国许多地方政府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业。我国物流经济运行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幅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幅,但是也有专家警告说,我国现代物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都是我国建设现代物流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专家指出,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共同配送、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沃尔玛在全球第一个实现集团内部24小时计算机物流网络化监控,建立全球第一个物流数据处理中心,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在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正是信息技术成为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典范。基础环境和信息平台明显改善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进度加快,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特别是在基础环境和平台改善方面。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达到33.5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7.5%。
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以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一文为代表,各级政府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全国很多省级、市级乃至县级地区都相继出台了“十一五”物流规划,对“十一五”期间本地区现代物流的发展进行战略性部署,提出明确目标。在国家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研究中,把信息化和标准化列为物流科技最主要的两大关键技术。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例如交通部的三大平台建设———联网收费、安全监控(建设质量安全监控和水上运输安全监控)、公共信息服务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科技部“十五”期间确定的10个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中,几乎都将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研究开发作为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个城市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城市已开始进入实施阶段。除了物流中涉及的诸如通关、税收、交通、保税监管等主管部门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外,已经出现了一些跨部门的合作,例如商务部与海关、银行的电子政务平台合作,正在把与内外贸业务有关的企业安全证书逐步过渡到电子口岸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立“一卡通”和一体化服务体系。此外,在技术服务方面如数据交换平台、GPS/GIS、利用手机通信网络进行定位/跟踪的信息系统等方面都有许多应用案例出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于物流信息化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出来。今年以来,公共服务和政府监管方面开始成为电子政务的重点。越来越多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开通,实现了高速公路由分段建设、分割式管理向综合管理、网络化管理的转变,为探索完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营模式提供了经验。江苏省建立的“绿色通道”通关信息系统,高新企业出口可享受提前报关、联网报关、快速转关、上门验放、加急通关和担保验放等六大便利。此外,这些数据的积累也有助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未来物流信息化呈现四大热点虽然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但是国内企业对信息化需求的层次不高,缺乏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物流信息化实施成本仍然较高,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实施标准,这四大问题将在未来几年制约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流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物流企业通过整合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加速实现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同时,以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运输技术、仓储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一体化物流服务将加快发展。专家指出,未来物流信息化将呈现四大热点:
物流相关信息技术如RFID、系统整合技术、商业智能(BI)技术等将取得突破。RFID技术可能会在一些局部、区域性系统的应用上取得突破,有关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也将在应用中逐步成熟,更值得关注的是,RFID技术对商业模式和物流流程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系统整合技术更受关注,既包括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建模方法,也包括系统的开发工具和运营平台的日趋成熟,平台化和基础功能标准件的结构越来越成为管理软件的必然选择。商业智能(BI)技术的应用开始起步。一些有数据积累和信息化管理经验的企业开始进一步提升其管理及决策的水平,更深入地挖掘数据、寻求规律,目前可以预期的方法论有两大类,数据为基础的识别法建模和经验为基础的先验法建模。
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标准化将进入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模块、信息系统处理的单证以及相关的物流术语等等,此外还会涉及到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标准。目前,我国国家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相当不完善,尽管已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应用正确率不足15%。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应用发展比预计的要快。供应链管理系统将呈现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业务范围更广,不仅有物流,还有商流甚至资金流,服务内容是根据客户的要求来扩展的,个性化特点也更突出;二是要求信息系统的开放性更高,要与客户的系统相衔接、相整合,实现业务的协同。
物流信息化技术和服务供应商的盈利模式可能会发生重大改变。传统的信息系统供应商将从制造商销售产品的角色转变为服务商,帮助客户使用信息技术获得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共性的、基础性的服务将被整合,趋于标准化、规模化,与此同时,中小供应商将在市场细分和专业化方向寻求发展。市场竞争会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技术和服务。专家指出,传统物流只有融合信息技术才能称之为现代物流,物流企业信息化已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面对外资物流企业的涌入,我国物流企业应抓住机遇,提升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层次,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