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城区报道组 何扬 周忠诚记者张寅)昨天,家住定安路74号1单元504室的71岁沈吉夫老人,听到楼道里有不少陌生人在说话时,他不放心,开门一看,原来是工人们在装楼道灯,见此老人心头一热:“十多年提心吊胆摸黑走楼道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装楼道灯本来不是一件难事,然而在定安路72号、74号却不是一件易事。这里住着80多户人家,其中有不少住户认为把钱花在装楼道灯上不划算,不愿意自己掏钱装楼道灯;也有一些住户确实因为生活比较困难,不想再增加这一笔开销。街道和社区的干部也多次出面协调,每次都因住户们意见不统一而搁浅。因此,这里的楼道灯十多年来就没有亮过,致使一些晚饭后喜欢到附近的吴山上去散步的住户,怕回来时摸黑上楼出现意外,只能每天都带着手电筒出去锻炼,十分不便,怨声颇多,也影响着住户之间的团结和谐。
在“区县书记蹲点抓发展、镇街书记一线解难题”活动中,上任不久的清波街道党工委书记叶素到定安路社区了解民情时得知了这一情况。他在实地查看,并与部分住户交谈后,决定先由街道出钱把楼道灯装起来,让住户们早日结束那种提心吊胆摸黑上下楼的历史,然后再慢慢做好少数住户的思想工作。
十年楼道没亮灯的事,也让叶素陷入了深思,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当干部的心里时刻想着群众、了解群众,切实把群众的困难当做自己的事,认真解决好。
(下转第6版)
(紧接第1版)尤其是像装楼道灯这类事情,如果让居民单打独斗去解决,力量小,是很难把问题解决好的。这类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党委、政府和当干部的,都应该把它当做自己分内的事来管,于是,他通过调查摸底,把辖区内群众反映集中、事关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寺堂巷有一段百米小巷没有路灯;四条巷因开发商少付20万元等原因,导致此地32户居民不能装一户一表,而天天用水泵抽水供应,水质差且多付电费……等等,一件件都列出了清单,并逐个落实到干部,让干部蹲在点上,限时解决。
负责蹲点帮助解决四条巷居民吃水问题的街道干部陈小明,接受任务后就天天跑开发公司,在他的努力下,开发公司终于付清了20万元的欠款,得到了居民的赞扬。他深有感触地说,当干部的只有沉到一线,才能真正了解群众,只要心里有了群众,肩上就有了压力,干事也就有了动力。定安路72号与74号里的楼道灯亮起来了。当记者前去采访时,一提起装楼道灯这件事,不少住户就激动不已。曾因摸黑上楼而摔跤的丁师母说:“楼道灯虽小,点亮的可是我们老百姓的心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