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定波 张亦嵘
执法过程录音录像、网络现场直播、网上办公办案、网上执法评查,这些信息化的办公手段,为越来越多的政法机关广泛运用,从而促进了执法办案的规范、公开和透明,解决了办案不公、不严、不廉等“老大难”问题。
| |
公安:案件网上办户口网上迁
前不久的一天,江苏昆山警方接到报警,称一台资企业董事长王某晚上从昆山一酒店驾车离开后,便下落不明。
接警后,民警调查发现,王某随身携带的一张银行卡已被人取走现金42万元。在没有现场目击证人的情况下,警方通过调取昆山各路口监控图像,从中找到了王某所驾驶车辆的行驶记录。同时,警方通过甄别银行监控图像,很快抓获了3名犯罪嫌疑人。
“此案能迅速破获与苏州警方的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是分不开的。”苏州市公安局局长邵斌华告诉记者,他们依托GPS卫星定位系统、通过无线调度系统、路面治安监控系统等科技装备,织就了一张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各级治安卡口、路面巡逻为点、线的立体防控网。这一网络凸显了科技在公安业务中的重要作用,公安科技服务实战的能力明显提升。
2000年至2005年,全国公安机关利用刑事科学技术侦破案件数量年均增长13.9%,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增强了。“十五”期间,全国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建成报警与监控系统21万多个,预防、制止各类违法犯罪案件20余万起,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增强。
全国公安机关不断加强110指挥中心建设,截至2006年底,已有83.5%的县(市)、51%的地(市)公安机关实现了110、119、122“三台合一”。
目前,公安机关正在构建“文件网上走、案件网上办、户口网上迁、出入境网上批、台账网上建、绩效网上考”的工作模式。
法院:网上立案建设“数字法庭”
“以前去法院立个案,要等大半天,什么时候开庭,老百姓更不知道。”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市民李琳对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实现的电脑办公深有感触。他说,现在来立案,法官当时就把材料输进电脑了。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员,电脑上都有,一点就出来,老百姓打官司真的很方便了。
科尔沁区法院开发了流程管理软件和微机分案系统。由电脑排期,随机指定案件承办人的“大立案”流程管理新机制,实现了程序制控与实体裁判权的分离。立案信息随机输入,从而有效遏制主审法官在法定审限内违规操作。
科尔沁区法院院长李伟义说:“案件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使案件从立案、庭前调解、排期、开庭、结案、评查、归档、统计等各个环节都在网上运行。案件一经立案,当事人申请立案报批手续全部在网上实现。有效地杜绝了超审限现象发生。”
科尔沁区法院还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成庭审数字化、监控系统、多媒体示证等系统,并通过专线与各人民法庭进行链接,实现远程立案,实现了三级联网,拓展了信息交流平台。
检察院:询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建设了信息化技术装备体系,重点构建了综合信息网络、检察数据库、侦查指挥、信息安全等四大平台。
副检察长专建南这样解释四大平台的作用:综合信息网络平台是指全省各级检察院已全部建成局域网、开通专线网,全面实现了省市县三级院间的数据双向传输;完成与看守所监管部门、监狱管理部门、劳教部门的网络链接,全省看守所已有90%建立了检察专用审讯室并完成讯问监控系统建设,部分实现了与检察专网的连接。
检察数据库是个应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数据分级集中存储和交换,将职务犯罪信息、诉讼监督信息及必要的检察工作综合信息数据按业务线逐级汇总,建立省、市院二级数据中心,建立职务犯罪情报资料库、侦查谋略库、职务犯罪预防信息库、行贿档案查询库、行政执法信息资料库、侦查监督信息库、在押人员信息库等,积极推进信息资料共享,为管理决策、预防与查处职务犯罪、为加强诉讼监督提供信息保障。
侦查指挥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科技手段建成省、市、县三级远程指挥系统,强化上下联系、协调和指挥,完善快速反应、整体作战和侦查指挥机制。
信息安全平台对网络资源集中指挥调度、监控和管理,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执法工作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一支笔、一张纸”的低效工作方式,自动化办公实现了法律文书、询问笔录的电子化制作,无纸化处理,电子存储记录,提高了办案效率和办案效果。
链接目前,全国公安机关联网计算机超过80万台,每百名民警拥有联网计算机47台,基层所队连通率达到90%以上。31个高级人民法院、新疆建设兵团分院和5个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完成了与法院业务专网的接入,并开始语音、视频和数据方面的应用。31个省级检察院、229个市级检察院、1073个县级检察院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网络上传下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