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北京海洋馆疗伤调养的中华鲟回归大自然前向游客们“告别”。中新社发 张宇 摄 |
核心保护区:形成红黑白三色污染带
长江葛洲坝以下20公里江段内,是中华鲟的核心保护区。眼下正是中华鲟产卵的繁殖季节,聚集在葛洲坝下游江段的中华鲟,遭遇的却是宜昌多家企业排放的废水。记者穿过葛洲坝所在的西坝岛上稠密的居民区,看到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多个管口直接向清澈的长江排放着黑褐色污水,臭不可闻,近岸水域全被染黑。
| |
沿长江左岸从葛洲坝到达宜(昌)万(州)铁路长江大桥下,有一个宽阔的排污涵洞口,正在向长江吐着酱油般黑红色的污水。量大流急的污水在岸边造就了一条宽约数米、长约数百米的黑色污染带,一直漂向下游,泛起成片的白色泡沫。记者沿着这个排污口追溯其来源,最后找到了湖北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记者清晰看到,酱油色的污水从厂区围墙内汩汩流出,向长江边流去。在长江右岸点军区,记者看到,宜昌双龙塑业有限公司排污口下,立着一块巨型标牌“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紧挨着双龙公司的是凯普松电子科技(宜昌三峡)有限公司的两个排污口,江边漂满油污,排放的废水皆为乳白色,泛起泡沫,岸边水域皆染成白色。
排污不达标:中华鲟命运岌岌可危
住在宜昌城区长江边的居民,对环境污染已忍无可忍。西坝居委会居民谭振荣对记者说:“我实在受不了,在家里经常戴口罩,白天窗子不敢打开,晚上睡觉经常被臭味熏醒。”长江右岸点军区紫阳村一位姓周的居民对记者说:“基本上在这儿落户的都是污染企业,这些厂排污由来已久,本来利润就不多,根本不可能搞污水净化设施。”
宜昌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宜昌在解决污染、消除污染带上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将工业企业搬出城区,高污染企业关停并转等。但城区工业企业每年排放的废水中,有100多万吨没有达标就排入了长江,等于每天有近3000吨污水直排入江。一些企业不能确保稳定达标,这有企业管理、设备状况和政府管理方面的问题。
中华鲟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从保护区的情况看,每年都有多条中华鲟在宜昌江段因污染、行船、误捕伤害而死亡。宜昌沿江分布着不少磷化工、造纸、印染、铝锰加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这位负责人说,据检测化验,这些企业排出的废水,使保护区长江水质腐败,水中氮、磷的含量增加,可供鱼类生存的氧气减少,细菌含量升高;废水中所含的无机污染物如锰、铬等元素,导致鱼类代谢障碍;印染等企业排放的高分子有机物,引起了水生生物癌变、畸形和基因突变。
宜昌市欲将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申报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为整个沿江工厂需要做严格的环境评价,目前的工业污染现状,已使申报变得困难。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资料显示,沿江城市500余个取水口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硝基有机苯、酚类有毒有害化合物普遍有检出,沿江污染带已达650公里。而这些,都是中华鲟从大海里沿长江洄游至葛洲坝2000多公里行程中所必须冲破的重重“雷区”。有关专家建议,尽快制定《长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条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早日促成一江清水向东流,不要让中华鲟成为第二个白鳍豚。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