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雍和图文
沪语“门槛精”,意即带有狡黠、算计、自私的精明。门槛,monkey,英语“猴子”,加上汉语词根“精”,“门槛精”,即猴精,典型的洋泾浜英语。这两个外国商人,便是精怪的“外国门槛”。
昨天,淮海中路,一家外国品牌商店开业,清早就有人排队。据说前40位有礼品拿,之后则没礼品也无折扣,更无明星主持助阵,但队伍一直排着,其中有阿姨妈妈有时髦白领,有本地人有外国人。奇怪!如今买不打折的衣裳服饰,要排队?又不是展销会,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
印象中,以前买房子通宵排队,是因为当时房价日长夜大;还有静安面包房,下午3点钟的队伍,十多年经久不衰,道理是价廉物美且准时出炉,新鲜,每天要吃。
问看热闹的路人、维持秩序的警察保安,包括排队的人,都没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商店又不是只开一天两天,为何要排队买没折扣的衣裳呢?十几天前,该品牌在香港开业也造成轰动。为何?百思不得其解。
中午,有一警官与把门的老外商量:“我刚查看过,底楼约有六成人,但二楼只有三成,上面更少。门口排队现在只有几十人,全部放进去,也不会拥挤,这样就不用排队了,人行道能空出来,警力也可以撤走了。”但老外不为所动,坚持隔几分钟才放几个人,后面的队伍因此没断档。一点半,警官又交涉,老外仍打“太极拳”。警官有点光火:商业炒作应适可而止,你们是不是有意要让队伍排在马路上?公安警力不能无止境地耗在这里,你们应该考虑公众利益、社会秩序和交通安全!
老外继续装聋作哑,只是无奈店中人渐少,外面队伍渐短。两点钟过后,大多数警察撤离。店外的队伍,在“外国门槛”的导演下,有气无力地继续排着,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