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歼十飞机工程”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而在“歼十飞机工程”功臣榜中,有一大批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昨日,他们中的四位——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科技委主任、原所长李文正,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荣怀,中国试飞院党委书记于以贵,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程福波回到母校,向师生们讲述了“歼十”研制过程中许多难忘的故事。
“‘歼十’的成功相当于小学生学完了大学课程,而且拿到了毕业文凭。”李文正回忆起飞机的研制过程深有感触。由于基础太薄弱,我国的航天制造业存在很多缺憾,比如造出的飞机有“近视眼”、“矮脚虎”、“心脏病”等。搞“歼十”的研制,实际上是把小学生放到大学学习,任务十分艰巨。而参数数据显示,“歼十”属于第三代先进型战机,特别是它的机动性十分突出。
今年只有46岁的成飞公司董事长罗荣怀告诉记者,在“歼十”研制过程中,他们遇到很多困难,每一次都是在考验大家急智攻关的能力。在制造进气口道的超大型铸件时,由于技术不很成熟,唯一的产品出现较大的误差缺陷。这时,再造已来不及。大家急中生智,准备用数控加工技术进行修改,但风险很大:刀子一旦启动,原来的铸件就可能整体报废。为了避免失误,大家想办法把该铸件外型同比放大,做成各网格点来试切。一周时间里,他们摸索出全部的切分数据,再用数控机床硬是一刀一刀地在铸件薄壁上磨出了尺寸合格的产品。
“不吃馒头也要争口气!”在“歼十”的研制中,飞机制造人员常常能感到技术落后带来的压力,但是,大家凭借着一口气,硬是做出了很多让外国专家刮目相看的成绩。罗荣怀说,“歼十”飞机的制造离不开“颤振激励系统”,就国内技术基础来说,很难自主研发。他们打算向国外购买,但对方开价太高。于是他们准备自己做,邀请对方检测,结果对方开出的价码比买价还要高,还很肯定地说:“你们不可能研制出来的,必须得到我们的帮助。”憋着一口气,项目组成员硬是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自主研发出这套系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讲述中,罗荣怀用了好几次“提气”这个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例子很多。一次外国专家在参观他们研制的ADAS和GDAS(地面和空中监控系统)时,感叹“简直到了美国航天局”!
中国试飞院负责“歼十”的试飞,试飞英雄李中华就是这里的试飞员。该院党委书记于以贵感叹说,试飞院里还有很多像李中华这样的英雄。他告诉记者,试飞员在鲜花、赞誉背后,有着很多艰辛、磨难。整整四年里,他们总共只休息了不到40天。每天工作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九点,有的人一天要飞五个起落。夏天机身发烫,手碰上去能起水泡,冬天手碰到飞机能粘掉一块皮,“大家都在玩命地工作,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因为试飞工作的特殊性,试飞员常常面临巨大风险,甚至危及生命,但小伙子们没有哪个退缩过。
罗荣怀勉励南航学子在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时,要学会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歼十飞机工程”得到国家表彰的只有120人,而实际参与的项目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几百万人,大多数工作人员是“歼十”的无名英雄。
本报通讯员 珩文本报记者 陈晓春
|